孙孝哲当即就愣住了。封常清的名头又有谁不知道呢?虽然在洛阳被崔乾佑打的全军覆没,但明眼人都知道其人战败的根本原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领着仓促招募的市井之徒,面对身经百战的幽州铁骑,能打胜仗才见鬼了呢!“严庄与某已定下了釜底抽薪之计,因何要放他一马?”
孙孝哲连忙摆手阻止,“晋王万万不可,史思明若兵败身死,河北道便无人可解乱局,一旦唐.军在河北道成事,将动摇大燕根基,后患难以估量。”
终于有了一则好消息,孙孝哲眼睛放光,安庆绪说的轻描淡写,但是能把史思明一万骑兵全歼,可见唐.军唐将都不是普通的角色。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孙孝哲苦笑一阵,他是有自知之明的,虽然他自认才智过人,但也没到百战百胜的地步。天下大事,用兵之道,往往还需要以时因势而成,一旦错过了时机,也许就是白起再生也难回天。
尽管孙孝哲不希望史思明在河北道打胜仗,但也绝不像看到他败的如此之惨,如此之彻底。紧迫感如影随形,他明白,自己没有退路了,如果不尽快攻破潼关,一旦让封常清在河北道成事,天命也许就重新归于唐朝了,这种情况万万不能发生。
当然,这些很可能都是表面现象,**的军心士气究竟有没有受到主将被杀,临阵换将的影响,恐怕只有奋力一战才能看到结果。于是,孙孝哲便静下心来,筹谋了一次规模胜过以往任何一次的攻击。
由于**有了充足的准备,再想直接拿下河东城并不容易,但以声东击西之计,则容易的多了。但是,计策虽好,也还要**用自己的愚蠢来配合。
原来是**内部起了冲突,高仙芝身陷漩涡之中,怕是难以自主决断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孙孝哲特地故布疑兵,做出了大军主力南移突破潼关防线的姿态。但**的反应似乎很迟钝,并没有做出与之相对应的安置。
史思明战败对晋王安庆绪一方的确是好消息,但事情又分为两面,如果史思明败的彻底,对大燕而言则是心腹大祸了。见孙孝哲似乎不以为然,安庆绪又咕咚咕咚灌了一大碗酒,然后抹了一把嘴。
“史思明败了,那小崽子没了靠山,对我等岂非大大的好消息?”
“可惜,可惜啊。史思明还是命大,逃了一条命回去,又收拢各部反击去了。”
说着,安庆绪露出了个极为惋惜的表情。
“请晋王行文洛阳严庄,使他勿在此时掣肘于史思明。”
安庆绪大为不满,皱眉道:
“晋王所言不错,确有亡国之虞!”
得到这个判断以后,孙孝哲再不犹豫,立即下令,大军全线投入战斗,攻击潼关防线的大战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有这么严重?会亡国吗?”
“只要安某由晋王再进一步,顺利坐上太子的位置,又有将军辅佐,何愁乱事不平?”
“你也不用挖苦某,某在这里吃喝玩乐,但有一样却不曾放松过,大军粮草一刻不曾松却督责,你在前面只管打胜仗就是!严庄老儿刚刚送来了河北道的战报,史思明在河北吃了亏,听说一万骑兵被全歼,连本人都差点成了阶下之囚,刀下之鬼。”
然而,尽管**在南部屡屡失利,云集在潼关的**却不再多派一兵一卒难下。这让孙孝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煎熬之中,如果**仍旧不上当,也许他的计划就要中途改变,然而如此一来还能不能顺利的拿下河东城,则希望渺茫了。
安庆绪一进步正瞧见孙孝哲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便大剌剌的来到他面前,盘腿而坐。
安庆绪的随从已然为他斟满了酒,一碗酒咕嘟咕嘟下肚之后,才畅快的发出了惬意之声。
“正如晋王所言,长安一下,一切便都是晋王囊中之物了。”
“好,某再听你一次。”
安庆绪痛快的起身离去,临出门口,又扭头担心的问道:“今次大战,阵仗不小,将军可有几成胜算?”
孙孝哲硬着头皮伸手比划了个六字。
“甚好,六成胜算,可不低了,将军不要让某失望啊……”
说罢,安庆绪大踏步走了出去,只留下心事重重的孙孝哲独自出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