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四点了点头:“宝眉这孩子,就是喜欢养这些东西,我都劝她不要养了,她就是不听,我和她爸妈也拿她没有办法。”被老者拉得很紧,白彩姑也不好意思把手收回来,只得跟在老者的身后走着。
“我是路过的,不找谁。”白彩姑回答。
“三位老人家,我是路过这里的,肚子有些饿了,想到你们府上讨碗粥喝,方便么?”白彩姑上前和三位老人打过招呼之后,嘴里说到。
两碗粥下肚,白彩姑的身上精神多了。
袁四点了点头。
脚下,依然是大山接小山,向前的路,总是弯弯曲曲的没完没了。
“那我就叫你四爷爷吧。”白彩姑说。
牌坊的前面,平平的,一直延伸到村子里,奇怪的是那平平的地方,却和那牌坊下面一样杂草丛生,没有人挖地种庄稼,也没有人去理睬。
看样子这个牌坊并不受人喜欢。
“这里是银书村吗?”白彩姑上前问两个妇人。
牌坊做工精细,上面还刻着“状元坊”三个大字。
白彩姑向村子里走去,走到村头时,竟然发现村头有一个高大的牌坊。
“四爷爷,你们家还养有猪?”白彩姑一边和袁四进屋,一边问。
村子看上去有两三百户人家,背靠着大山,一条大马路,从村前眠弓而过,村子的前面,是一块小平地,小平地上的庄稼,长得正旺,一条小河,丛群山之中流来,在小平地里弯弯曲曲的流到小村子的前面,流到一个宽大的水塘里,又从水塘里流出,沿着马路向前流去。
“你这个年轻人,倒是很容易知足。这样吧,你先上四老头家去吃粥,现在已经是下午了,我们村子的四周围没有村庄,你今晚就不要走了,不然今晚你只能露宿野外了。晚上到我家去吃饭,我家还有过年时剩下的腊肉,我们一起喝两杯。”另外一个老者,看上去六十来年的样子,一脸笑呵呵的说,一听就知道他是个很好客的人。
“我叫白彩姑,是从晴州来的,你是四爷爷?”白彩姑一边走一边自我介绍。
村子里静悄悄的,快走出村子时,白彩姑才看到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爷正站在一棵大树下晒着太阳。
翻过山腰,白彩姑看到这大山的脚下,果然有一个不小的村子。
“白大哥好,快进家吧,我去打猪菜去了。”袁宝眉说着,提着竹篮子走出院子去了。
妇人点了点头,不再问怎么,自顾找着农具下地干活去了。
“老人家,你知道银书村在怎么地方吗?”白彩姑上前问老太爷。
白彩姑知道这种状元坊是不能随便立的,敢立这种状元坊村子,说明这个村子里古时候出过真正的状元。
“爷爷,你回来了,粥我已经煮好了,放在桌子上呢。”听到了袁四的声音,房子里立即传出了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声音过后,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从房子里走了出来,手上提着一个竹篮子。
老人家耳朵不太好,白彩姑连问了两遍之后他才听清了。
“白彩姑?晴州来的?”老人重复了一下白彩姑的话,嘴里笑说:“你这名字有些怪,听起来有点像女人的名字。”
两人坐到桌子前喝粥。
白彩姑一听就笑了,嘴里说到:“我一个过路之人,不劳而获吃白食,有咸菜稀粥吃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敢有那么多的奢求?”
“胡说八道,哪有怎么白虎?你家里的老人,有些犯糊涂了!”老人笑说:“我在家排行老四,没有名字,大家都叫我袁四。”
袁四刚好在这时候洗完碗回到了白彩姑的身边。
“四爷爷,听说你们的村子里有一个古庙,是不是真的?”白彩姑抬头问袁四。
袁四先是愣了一下:“年轻人,你不是路过,你是特意到我们来看那个古庙吧?”
白彩姑老老实实的点了一下头。
“我们村里的古庙,外面的人基本都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袁四看了白彩姑一眼,嘴里问到。
“我也是偶尔听到,才决定来看一看的,你能带我去看一看吗?”白彩姑说着,对袁四投去了一抹诚挚的目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