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子可累坏了,在一切可埋伏的地势探查,虽说没半点发现,但作前路探子,绝对马虎大意不得,这可不比孤身潜入,顺着地势可以潜住身形,他不光是要小心探查地形地势,折返的速度还要超过大队人马,能为知遇之恩吴副官报仇,莫说劳累,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天空月明星稀,在林间,全茫然漆黑一片,手中的火把燃尽,马中洪又换了一截,重新绑在一处,点燃,一手拿着火把,一手牵马,继续绕着微有斜坡的山路在走。

在这深林之中,完全没路可言,林地中松软,深一脚浅一脚,好在山上坡度倾斜,不会积水,不会身陷在哪里,马中洪尽可能的找在林间空隙比较大的地方行进,只是小心走着防着林中的蛇,蛇这个东西就喜欢在岩石缝隙,深林密处藏,不好被发现,顺延着半坡绕着走,脚下步子比平地慢出不多,尽可能的安全,他还是快步速度,能赶则赶。

东明县驻军五百名精锐士兵,在通往庄姜所在的无名小村缓慢移动着,行进速度比在城里快上许多,但哪像行军打仗急不可待的突击抓人啊。

兵长也不明所以,巡城使说助校尉前去捉拿齐国潜入的探子,他这一腔热血,不管严寒酷暑,日头多辣,天寒地冻,跟这些兄弟坚忍着就是为了报国恩,沙场建功立业,可眼见着刘校尉淫棍、酒囊饭袋……能想到卑劣的词汇都用在他身上都不觉得多,心里不爽,可巡城使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听,只能心里发气。

抬起头透过繁密的树叶,看到天空中皎白的月光,嘴里吐出一口浊气,站起身,自顾说了句,走吧,庄姜还在村子里等着,再忍忍,马上这轮风波就能过去了。

探查往返了五个时辰,五百人的队伍按说人数不多,在大军中也就是急行军人数,可他探查前路折返后,一队人马行进速度简直可以用闲庭信步来说。

林间山风小很多,细细微微拂面而过,伴着山中鬼叫的鸟虫,真心叫人心凉,脚踏在干枯的残枝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听上去同样让人心悸,隐隐看的见树木,如此这般毕竟耽误行进,马中洪从地上找了根结实的木棍,撕开身上一截衣衫,包裹住,从怀中拿出火折子,将自制的火把点着,起码看得清前方。

刘校尉可没管的兵长怎么想的,对他来说,不过是手下一兵卒而已真要跟齐国探子交手,,能保住他的小命,算他还有些用,不然,他才懒得理这些兵卒,他的命就是早年在沙场拼回来的,吃过苦、受过罪,本该到了享清福的时候,没想到凭空杀出来齐国高手,真是流年不利,流年不利啊。

刘校尉率领五百精锐士兵在官路上缓慢行进,五个时辰可也不短,从下午日头真烈,直到暮色降临,昏黄之色挂上山头,官路上或平地通途,或斜坡山路,官路自是宽敞,可东明县地势偏高,总避不开矮小山势,人马走在斜坡却感觉不出。

吴副官手下探子缰绳攥紧,他头前开路,每每走五里路赶紧折返回,确认安全通秉众将士,一路平安,就连猖獗的山贼也不敢露头,他们可是卫国王军,虽然没拿旗,也看的清他们身上铠甲,谁会嫌命长触这眉头,就算瞧见,能闪多远闪出多远。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探子疾步行来,直达暂时休息的山坳,刚一见人,刘校尉忍不住赶紧问,前方可有驿站,前方不过三里就有驿站,刘校尉听着心里总算和缓些,蹲坐在山坳里,山风猛灌,他早骂死齐国来的王八蛋,让吃这份苦,遭这份罪,天色已晚下来,前方真要没驿站,那可就得在这山坳里屈身一晚,他这一路走下来,浑身都要散架子了,可想找个床榻赶紧爬上去大睡。

休整一炷香时间,这回没让探子再走,跟在身侧,指引驿站所在,兵长也没多言,这一路走下来,闲庭信步,士兵都未觉太累,可就算人能坚持的住,坐下马匹总要休息,去驿站吃些草料,明日再行,毕竟没哪家驿站能有他们二三十匹马供更换的。

探子在前引路,刘校尉、兵长、五百东明县士兵跟在身后,三里路,走了不足半个时辰便到了,东明县偏远,卫国内算是最为太平的,驿站自然很少招呼这五百人的大队伍,况且驿站一共四个人,就算累死了也做不出如此多吃食,好在兵长命手下兄弟跟着忙活,少菜多饭,多蒸了些粗粮馒头。

停驻在驿站里,兵士就直接扎营在外,刘校尉调了间上房,回屋倒头就睡,驿站里几间客房,剩余全由兵长分配住满,这一夜安宁就此度过。

本书首发于看书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