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这些机器人表演之前,各大公司跟机构的人,还对这些看起来很科幻的建筑机器人心存疑虑,那么在那些代表们亲眼看到这批机器人的现场表现以及工作效率后,有心人立刻就行动了起来,对这些机器人以及背后生产这个机器人的公司投入了更多的关注。

果不其然,到了下午,国外的观察人员大都匆忙离开,回国汇报详情去了,而那些国内的各大建筑公司以及各个相关机构,则派出了第二波的公关团队,目标直指程远以及他名下的阿罗汽车公司。

毕竟这些国内公司还没多少实力去那个据说厂家在瑞典的机器人制造公司,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程远这个华国代理商,希望能程远这里做突破口,来问问这批机器人的价格,也就是说,大多数公司都是想要获得机器人成品。

这些国内的公关团队除了分出一部分人去阿罗汽车公司总部,跟梁华商谈机器人的具体购买情况的外,另外一拨则直奔程远的老家,来找程远本人。

当然,正如艾玛所说,找程远的这一波人,大都是以美女居多,明显是来打交情牌,进行美女公关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批机器人不是大白菜,肯定就好像当年刚上市的爱疯手机一样,绝对是数量稀少,就算有的卖,也是限量销售,能早点打好交情,就能早日买到这种稀罕但实用的机器人回去,有了机器人,不但有实实在在的好处,还能更有面子。

当然,国外不去说了,国内方面关注这批机器人的也很多,不仅仅是建筑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各大媒体也在持续关注。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毕竟这可是一批真正的实用性很强的多功能建筑机器人,吸引人眼球的因素太多了。

一开始,因为程远的低调行为,所以这事儿还不怎么为媒体所知,但后来通过国外媒体获知,加上某些公务员嘴漏,那些媒体都跟闻到腥味的苍蝇一样跑了过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位于瑞典的新希望研究中心,不过是个幌子,那里的确有很多研究机械人的机构,也有很多科研人员在里面工作,但基本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研究,或者说是根据机器人实物进行的逆向研究。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当然,那个新希望研究中心也不是完全的幌子,它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搞逆向研究。

这个阿方索不愧是有两把刷子,特别是吃过绿色闪光之后,那家伙,说疯狂科学家是一点没错。而在他以及众多门徒的带领下,逆向研发的成果也是斐然。

这些来采访的记者基本上也是分两波,一波来程远老家,采访程远以及这些还在施工中的机器人。另外一拨则去阿罗汽车,问实际的行政总裁梁华。

比如在制造领域,那些人形机器人完全可以替代普通工人嘛,只要价格别太离谱,维护费别太贵,绝对比整天不是郁闷的跳楼就是闹事儿打架的普通工人要好用的多,起码以后跟工人有关的负面新闻会少很多。

那些不同型号的建筑机器人的表现十分出色,不但个体能力强大,分工合作也是十分的井井有条,并且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工作,整体工作效率比人类建筑工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第二点,就是动力系统,这方面才是阿方索团队攻关的重点。

不过只是这样。记者已经很满足了,很多记者已经打算长期呆在林家村,深入报道机器人建设学校的事儿,并且已经从机器人本身。延伸到建设高档免费学校,并只招收低收入人群的子女这个社会性影响更多的新闻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比如像约瑟夫国外公司的代表,会选择直接找程远,希望从他这里找到突破口,毕竟目前看来,这家新希望研究中心唯一对外合作的人跟机构,就是这个程远以及他自己开的公司了。

当然,要真不是进口过来,而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话,也就没程远什么事儿了,不可能让程远把这批机器人带回家乡搞什么免费学校,更不可能单纯的搞建筑机器人,恐怕一开始就直接变成军方的武器研究项目,更不会让人去随意采访或者报道了。

换句话说,程远目前正在使用的这批机器人,性能方面实际上是超常的,说研究性的机器人一点不为过,不外卖是肯定的。正因为这批机器人实际上是性能超常,所以之前实际的建筑操作中,才让人这么惊讶,惊叹这批机器人的高效率。

实际上,如果不是这批机器人是“进口”而来,恐怕国家的相关部门早就全面封锁施工现场了,不会仅仅是让武警战士站岗,阻拦一下普通老百姓这么简单了。

这个新希望研究中心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把这批机器人用地球的水平制造出来。或者把机器人的制作材料用其他材料替代。比如说用钢铁骨架替代昂贵的纳米钢以及石墨烯等材料,另外,如何开发相关机器人的更多应用,也是他们的职责之一。

根据阿方索的汇报,比如说,那种不用碳纤维石墨烯等纳米材料,而改用各种特种钢铁当零件的简化版机器人,已经人工组装完毕,各项测试也进行过。

目前,以阿方索为中心的团队正在加紧设计装配这种钢铁版建筑机器人的生产线。争取早日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