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机器人廉价化生产的问题,程远不怎么关心,毕竟这些东西早就有原型,最重要的智能控制系统也有小兰帮忙,阿方索等人只是照着原型机器人逆向研发,进行一些材料方面的简化而已,并不太难,唯一值得表扬的,只不过是这个出结果的时间更快而已。

真正让程远关心的,其实就是纳米芯片,以及据说比较成熟的5g移动通讯技术的事儿,因为这些技术,都没怎么借鉴路易斯,而是门徒们借着地球的原有科技,自己研发出来的。

不过这两项研发,跟阿方索关系不大,反而是当初路易斯的十二个门徒中,那两位学理论数学的,分别叫哈伦以及费丁的人搞出来的。

当初,路易斯的十二个原始门徒中,有两位数学家,虽然都是学理论数学的,但倾向性略有不同。其中一位叫费丁的,主要是研究量子数学这种前沿科学的,另外一个叫哈伦的人,则主要是研究计算数学这种介乎应用数学跟理论数学之间的学科。当然,两人的研发有很多交叉,所以他们两个人的实验室实际上联系在一起的。

只要是一群人在一起,那么就必然有争斗,以蓝色光明会为例,虽然没有明说,但内部的人基本都是以自己的副会长为核心,彼此之间分出了三大派系,分别是路易斯派,玛蒂娜派以及薇薇安派,而就算是在一个派系之内,不同的人也会有竞争。

就比如说阿方索、哈伦、费丁这些人,虽然都是一系的,而且是原始的十二门徒,都吃过绿色闪光,但彼此之间的竞争性依然很强,或者说,这十二个人彼此之间。又形成了不同的小圈子。

不管做什么,人多势众总是好的,哪怕是搞研发,也是一样。所以不管是出于年轻人的争强好胜,还是确实为了自己的研究项目,路易斯当初的那十二个门徒都在不停的努力,想要拿出成果,来换取新门徒的会员资格。

因为当初组织内部有规定,推荐新会员的资格,必须是拿出有价值成果的人才可以。谁先拿出组织认可的成果,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蓝色闪光,或者说是会员资格。

你看,我们的太赫兹传输技术,传输距离更远,数据传输量更多,穿透性更强,就算在地底下50米,也可以收到信号,并且下载数据的速度依然可以达到8g每秒,上载速度也能达到6g每秒。而且由于容纳的数据量更大,一个高空飞艇基站,就可以容纳三亿个信息体,也就是可以容纳三亿人互相打电话下载数据而不出问题。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当然可以。”费丁点点头,用镊子夹起程远掌中的这个七星瓢虫,然后就小心的放在一个只有拳头大小的四方小方盒中,并且同时解释道,“因为这种纳米计算机太小,所以需要单独设计供电系统以及内外设传输系统,这个小方盒,就是集合了供电系统以及内外传输系统。类似一个转换器。”

“嗯,不错。”程远点点头,“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超级计算机的微型化,所带来的效应将会是革命性的。”

“……真的假的?”程远咋舌道,“我知道纳米计算机很牛,而且国外早就研制出了成品,可也没这么厉害?”

“基本上,储存数据的部分是不会轻易坏掉的,容易坏的主要是处理器。”费丁道,“所以计算机如果坏了,可以直接把里面储存的内容读取出来进行保存,就算万一是储存设备坏了,也可以把没受损的部分数据读取出来,当然会有一定的损失,不过现实中的计算机,储存设备坏了,数据一样要完蛋。相比起来,我们的纳米计算机由于体积极小,加上是碳纳米晶体管组成,强度比钢铁还要高好几倍,轻易是不会坏掉的,那个瓢虫大小的计算机,你就算使劲踩,使劲儿摔,甚至用锤子砸,一般也不会坏的。”

“是这样的。”费丁承认,“所以换句话说,如果坏了,就要整机回炉,换一台新的。”

“是的。”费丁点点头。

在碳纳米晶体管可以大量制取之后,这种技术也就突破了瓶颈,在费丁跟哈伦的联手攻关之下,很快就突破了其他一系列的小难题,开始把这种技术给成熟化。

话说回来。阿方索为啥能够这么快就出成果?就是因为分配到他们这些学材料科学的新门徒人手够多,然后他们这些人再带领一部分普通科研工作者,再用着超科技的设备,进度加快也就再正常不过。

满意的点点头,程远再次问费丁:“这台计算机的参数跟性能怎么样?”

虽然阿方索等人手下已经有很多门徒了。阿方索这些早期的十二个吃过绿色闪光的人,也都成了实际上的小头目,但谁也不嫌人多。所以这次听到程远关心的居然是其他同僚的项目,自然有些不自在。

说完。费丁一点其中一个按钮,接着就看见一个时钟样子的东西在不停变换数字,然后费丁指着这个时钟道:“你看,这是测试下载速度的。我们刚才下载了一款大型影音文件,足足有180g,现在可以看到,下载速度足足有10gb每秒。你看,就在我们说话的当,180g的影片已经下载完毕。整个耗时不过19秒钟!”

“嗯,那你演示一下。”程远道。

“这个恐怕不需要多大的场地,只要一个一百平米的房间,就可以建成一个纳米计算机工厂了。”费丁道,“至于投资,没具体算过,但以我们设计的生产线所需材料来算,以目前的市场价格,大概一亿五千万欧元差不多就可以了。建成后,每日理论上可以生产这种计算机220台,实际上也可以有200台以上,产量还是很可观的。”

其实纳米芯片这个技术并不新鲜,关于纳米芯片的技术早就有,而且体系也比较成熟,制约这种技术发展的,主要其中材料的获取,也就是碳纳米晶体管的获取难易程度而已。

“太赫兹技术?已经研究成熟了?”程远问。

“成本啊,”费丁想了想,“因为是试验品,还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所以会高一点,如果算上材料费用以及制作成本,这么一台计算机,大概要十万欧元。”

不过,毕竟是一个派系的,所以阿方索的不自在也就是一闪而过,很快就重新带着程远去到另外一边的实验室,那里哈伦跟费丁的联合实验室,也是出纳米芯片跟5g移动通讯技术的地方。

得到答复后,程远不再废话,直接按下那个开机按钮,很快的,显示器就亮了起来,开始直接出现了一个熟悉的操作系统画面。

“哦?那能演示一下吗?”程远饶有兴趣的问。

“是啊。”费丁叹息的点了点头,“你想象一下,在不久的未来,你随便戴的手表,都是一个比如今的超级计算机还快的计算设备,这样一来。我们人类将会真正进入计算的时代。那时候,一切将会变的更简单,更快捷,智能机器人也会变得更聪明,虚拟现实网络将会变成现实,那不是很美好的时代吗?”

“当然。”费丁点点头,“因为这是用纳米技术直接合成电路,所以不需要复杂的组装过程,可以直接把各部分合成一个集成度很高的计算机。当然,要想分成一个个单独的部件来组装也不是不可以,但那样会比较耗费资源,反而不经济了。”

顿了顿,费丁继续道:“由于太赫兹技术的优越性,在我们的构想中,未来的5g通讯技术,将会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发射卫星,以及制造高空飞艇基站的模式,来实现全球范围的覆盖,做到全球无死角。当然,也可以跟现有的基站相结合,容纳现有的2g跟3g通讯技术。”

“量子计算机,你是说,纳米工艺下的量子计算机?”程远问。

“不错不错。”程远看了看在那用这台计算机开始玩起了极品飞车的范妮亚,点点头,“看来你们研究出了个很了不起的东西。对了,你们不是还研究出了什么5g的通讯系统吗?能给我讲一讲,看一看吗?”

“也就是说,这种计算机是集成的,不能单独拿出部件来用?”

“这个还没有经过仔细测算。”费丁摇摇头,“不过,有两三百亿美元的话,应该就够了。”

此外,不但所有的核心芯片是碳纳米晶体管制作的,其他的主板材料,也是石墨烯制成的碳纳米晶体管,存储器也一样,整个的计算机,就好像是用一张二维的石墨烯,然后好像折纸一样,折叠成不同的形状,组成一个个不同的电路模块。由于石墨烯结构具有超强的电子传导能力,在常温下是已知所有材料中传递电子最快的材料,所以耗能很少,这才导致这台计算机能力超强,耗电却很少的缘故。”

“这些我们都想过了。”费丁道,“由于这种技术具有的变个性,传统的基站模式已经变的不经济了。比如说,传统基站模式,必须一定距离建设一个基站,连成网络,还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定期维护,在现有技术下,确实方便,但在太赫兹以及微波技术下,这些技术反而是过时了。

“哦,你说的是太赫兹移动通讯技术。”费丁道,“的确,这种技术我们也获得了突破,嗯,不如我在这里给你演示一下。”

“200多台?你是说计算机整机?不是只包括芯片?”

看到这个情形,费丁在一边笑着道:“因为速度太快,所以开机就直接启动操作系统的画面了,让你再也不必等待开机画面了。”

首先说纳米芯片。纳米芯片简单说,就是用纳米技术,在实验室里直接把设计好的分子组合在一起,直接形成芯片,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像传统硅基芯片一样,要超洁净的生产车间,也不需要昂贵的生产设备跟庞大的生产队伍,可以大大的节省成本。

说完,费丁合上小方盒的玻璃盖,然后拿过显示器,键盘,音响等物,把一系列数据线插在小方盒的插口上,这才对程远道:“现在已经可以了,你要不要亲自开机试一试?”

“这台计算机的处理器是164核心的处理器,每一个核心的时钟频率都可以有高达36 ghz的频率,至于存储器方面。内存256t,外存756t,完全可以比拟超级计算机。”费丁说到这里顿了顿。这才接着道,“经过我们的测算,这台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4亿亿次运算,双精度浮点运算峰值的速度,可以达到每秒4.59亿亿次,持续运算的话,双精度浮点运算峰值可以达到2.39亿亿次。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一台可以说完全比拟超级计算机的存在,耗电量只有一节5号干电池的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