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帮你记忆呢。”何诗菱笑笑,这方法,可行。“不是还有你哥嘛?”王晓晓笑道,“你找他要个记忆的技巧呀。”

“可是,老师,我们记不住这些时间怎么办?”

“别吵,看,老师又写字了。”“又有新标记了。”

“哦。明白了。”“现在可以顺出来了,确实是唐霁说得那样。”

“懒得理你。”凌濛初瞪了一眼王晓晓,又瞪了一眼教室的后门,发现,那人,根本没有看向这里,惺惺的转过头来,问何诗菱,“这时间和人物事件老对不上怎么办。”

“哦,好像是的呀。”

“像诗不是诗,粗读还押韵。”凌濛初的一句话,引得前后几个人笑了起来。

“啊?”凌濛初一脸错愕地看向何诗菱,又转向了讲台。

“整本书,我们会用三条线来串联,第一个如黑板所示,时间主线。”谭希玲笑着,看向台下张望的眼睛,那里有惊奇,有疑惑,也还有闪闪发光的求知欲。

凌初阳笑笑,准备回应唐霁的问话,却看到历史老师正看向这里。

“来,我们看看几句话,”谭希玲笑道,在黑板的中间位置写了四行字,“442,林丫头弃鼻签,一扇香鹦鹉,隔向偿关望,中民二半半。”

“老师,我们的历史作业,可以交这样的线条图嘛?”

“好,很好,确实是历史事件,”谭希玲笑着走回了讲台,指了指苏磊,“你的联想力很丰富,很适合学好历史。”

“第二个故事?历史名人的评价嘛?”

“可以!”“好的。”“这样的方法,我很喜欢。”

教室的议论声响起来的时候,谭希玲把粗线往左延伸至黑板的最左端写上1840,而后又从粗线往上下方向,各延伸出一些曲线,继而又从曲线上再分开几支出去,转过身来,“说对了,这就是我们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事件及历史意义为辅线的脉络图,也就是时下流行的树状结构图。”

“说得很好,第二条线,确实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线,对他所处的时代,历史事件,人物关系网详细梳理一遍。”谭希玲说道,“至于那位同学,说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来说的,也是对的,那是我们的第三条线。”

“老师,这一招厉害呀,人,时,事,意义都出来了。”耿欣雨笑道,“历史考试的重难点呀。”

“聪明呀你。”“哈哈,难得聪明了。“

“和老文枯燥读课本相比,大家都很喜欢。”耿欣雨笑着,点了点何诗菱的肩膀,“这老师不错哦。“

“我以为是,”唐霁看了一眼凌初阳,发现,他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这是历史事件。什么呀,是在提醒他的嘛?便一字一顿的说道,“这应该说得是几个历史事件吧。1840-1842年的几件大事。”

“我们可以用这位同学记故事的方法,或顺口溜的方法,诸如此类的口诀的方法,来记这位同学刚才说的历史知识。”谭希玲指了指苏磊,又指了指唐霁,说道。这位,这位,自己都差点把自己绕晕了。

“你哥。”凌濛初转头瞪了一眼王晓晓,她才不稀罕呢。

“可以呀。”谭希玲笑笑,“接下来的课程,课后大家先尝试自己写口诀,作结构图,我会在下堂课前给大家分享的我的小诗和结构图,可以嘛?”

“哦!”“明白了。”“这个方法好。”“老师,你有多少这样的诗呀,直接给我们吧。”

“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不需要记笔记了?”

“多记两遍。”何诗菱依窗笑道。

“有才。”“我也是这想的。”“厉害呀苏磊。”

“这个好,中国近现代史,一个起止时间,中国古代史再来一个起止时间,这个我喜欢。”

“是的,这样的历史,我也喜欢。”王晓晓的声音从后面传来了。

何诗菱笑着,看着她们,没有说话,不经意地看到凌初阳正倚墙看向这里……

“叮——”下课铃声,响了起来。

“这么快,就结束了?”“我怎么觉得,好像才刚上课似的呢?”

“我们周六再见喽。等你们的杰作,小诗和小画了。”谭希玲笑着走下了讲台……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