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润州的农收也很惨淡,洪灾造成了大面积的绝收,句容县和金坛县本是润州重要的产粮地,却是陷入了严重缺粮的境地,恐慌中,忽然宝华山佛寺开始了施粥救苦,茅山的道士也出山施药济贫。
相比了晋国的不愁粮食,魏国的抗旱保收也做的不错,靠近鄱阳湖的江州,饶州和洪州都获得了丰收,靠近大江的鄂州和依畔洞庭湖的岳州,也收成尚可,魏国的宇文氏还是很有治国能力的,据说宇文氏严于自律,一切都简朴行事,从不奢华享受。
炎炎夏日就在忙碌中过去了大半,晋国的稻米迎来了第一批丰收,南方的气候,可以种收两季稻米,有的地方甚至能够收获了三季,有了粮食的入仓,晋国统治就有了十足底气,而楚地的抗旱效果虽然不如歙州,但也获得了比往年好上两成的收获。
让陆七欣慰的是,距离歙州不远的处州,婺州,建州,都是气候给力的丰收兆头,海州那里也没有发生了什么海灾,而且因为陆七投入的力度大,海州的垦荒进度很是惊人,大量去了海州的军民,愿意留在了海州定居。
陆七点头,将儿子交给了荣庆儿,又温柔的亲了荣庆儿玉颊,才在美人的送出下离开了,荣庆儿在王宫,一直是自图清净的少往,但对辛韵儿却是尊重的常去拜见。
“若是留在江宁,也是很危机的。”荣庆儿担忧道,她不敢直言劝了陆七别去,陆七的母亲可是在江宁呢。
因为楚地欠收,晋国朝廷采取了免税政策,驻扎军力的粮食都由福州供给,不许军队收购楚地的粮食,这一举措,使得楚地的粮食很是平价,民心安定的很少有人屯粮。
此时陆七身在了福州,正抱着两月大的儿子庆王逗弄着,小家伙白胖胖的很可爱,与长子宁王不同,儿子庆王自陆七抱的开始,就很少哭过,长子宁王却是非常的恋母。
陆七三日前见了江宁来的千牛卫将军,李国主传旨让他回去江宁述职,如今亲人还在江宁没有脱逃,陆七不能不去江宁应付。
“不用担心,李国主不敢杀我的,顶多会让我留在江宁久一些。”陆七温和回应。
走在王宫里,陆七的心却是有些阴沉,他不知道李国主让他回去江宁,会玩了什么样,萧氏的信息在第二天也到了,却是也不知道李国主的用意,这种不能先知的被动,让如今的晋王陆七,在心里很是踌躇。
而唐国只有宣州获得了大的收成,歙州的粮食收成不及宣州,但茶叶的收成却是很好,池州的农收遭到了重创,造成更多的人迁离跑去了歙州,逃迁到了歙州不会被官府究罪。
陆七身在歙州,忙碌中也知会过江宁的亲人寻机逃脱,但李国主监视的非常严密,用了什么内宫的影卫监视,陆七是从张氏那里知道的影卫。
唐国皇宫的影卫,事实上是前皇后建制训成的,影卫的起源是东瀛,是江**军在与东瀛海商时,收留了一个重伤的东瀛人带回了江阴县,而前皇后曾经亲自的照顾过那个东瀛人。
后来前皇后嫁给了李国主,李国主登基之后,前皇后择了很多的小太监暗中训练,几年后建制了内宫天影卫,所谓的影卫,身体极为敏捷,也擅长隐遁之术,据说是最好的刺客,不过唐国宫里的天影卫不多。
陆七领教过所谓的影卫,他知道亲人在那种影卫的监视下,很难了成功脱逃,所以他下令中止了亲人的脱逃,转而想用大军去解救了亲人。
陆七心里的踌躇有两个抉择,一是回去了江宁再发兵攻入唐国,二是他在途中就发动进攻唐国的战事,而在途中发兵,有可能会造成亲人陷危,身在江宁后再发兵,却是容易被李国主先发制人的算计了。
最后,陆七决定了抵达江宁再说,他必须能够救护了亲人才行,只有他才能对付了影卫的监视,能够宰了影卫,带了亲人脱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