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禅师一怔,温和道:“既然是护送唐国太子而来,陆施主想是会在周国久留了。”等使团在客店安顿后,陆七和小蝶出门奔了寿州城里的东禅寺,陆母说过,陆七小时候曾经被东禅寺的高僧赐福,如果能够回了寿县,最好能去了东禅寺礼佛还愿,而陆七先去东禅寺的目的,是了解寿县的情形。

乞丐们一看了陆七和小蝶,立刻有几个小乞丐跑了过来,恭敬的口说祝福话,伸出小手乞讨,陆七取出备好的周国铜钱,给出了十个,周国的铜钱,比唐国的货币价值高的多。

陆七虽然不记得了寿县,但在江宁时,主动的向母亲了解了一番,母亲言,当年他们是迁离了寿县,但只是带走了浮财,家宅和两家铺子,以及两千多亩的田地,都没有变卖,当时是托给了族亲照管,只是时隔二十年,又是了两国人,所以以前在寿县的一切,自然就不能要了回来。

“有僧人的,有三十几个呢,贵人进去吧。”一个小乞丐愉悦的回答道。

“哦,请问两位禅师的法号?”陆七敬问道。

“陆施主能够来了周国,是归乡定居吗?”庆余禅师温和问道。

陆七走向了大雄宝殿,上阶进入了殿中,陆七才看见了很多的僧人,几十的僧人坐在殿中,正在低声的念经,陆七和小蝶的进入,让僧人们只是稍微讶乱,继而继续诵经,陆七默然一礼,之后立在殿中等候。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施主陆姓,想是与城中的陆府有亲。”老僧温和道。

陆七一怔,点头道:“是的,禅师竟然知道先父。”

寿县在淮河中游南岸,依旁八公山,属寿州治县,如今寿州府治是下蔡县,驻扎有五千忠正节度使军,周国的节度使多数都是地方刺史,掌管一地的军政,但所掌的地方军力不多,周国的主力战军,是京城禁军。

“有关的,你们陆家在寿县是大户,当年陆东羽施主带了一部分族人去了唐国,而有一部分的族人则留在了寿县,陆东羽施主走后,这里就归属了周国,你的族伯陆东生就归顺了周国,如今陆东生的长子已然成为了周国的五品都尉,另外还有三位陆氏中人做了地方官吏,所以,留下来的陆氏,丝毫不次于当年的旺势。”庆余禅师温和回答道。

“不是的,我是护送唐国太子到开封府做人质,在途中折道回来了家乡。”陆七直白的回答。

寿县城因为地处战略要冲,自古又多是王都郡治的所在,所以建造的很是雄伟广大,给陆七的第一眼印象,寿县城比石埭县高大,但不如江宁城池。

老僧一怔,温和道:“施主是自唐国而来,莫非是陆东羽都尉的后人。”

良久,僧人们诵经完毕,起身后一齐向陆七和小蝶起礼,陆七和小蝶也恭敬的回礼,之后僧人们退离,只留下了两位老僧。[

陆七有些意外的点头,当年为避兵祸,随了父亲迁居石埭县的族人,结果很是不好,而没有迁走的族人,却是安居乐业,真是福祸难远知。

陆七的打算是随机而定,寻祖的底线是能够拜祖和得回了家宅,家宅他可以出银子买回来,他的目的,就是要有一个祖籍之地,到了周国,那就要说我是寿州人,那会让周国人减低了对他的敌视。

听了陆七含有深意的话语,庆余禅师微笑点点头,显得也很高深,继而又温和道:“陆施主此来,是想寻祖归宗。”

“是的,在下不敢忘祖。”陆七恭敬回答。

“陆施主的寻祖归宗不难,当年陆东羽施主留在寿县城中的一切,如今依旧还属于着陆东羽,如果施主去了,应该可以要得了宅院和商铺。”庆余禅师温和告知道。

啊!陆七立刻愣了,这与他预想的大相径庭,他以为都二十年了,而且他的父亲还是唐国之人,那留在寿县的宅院和商铺,必然被族人占有或变卖了,但现在却还给他的父亲留着呢。

“陆东羽施主的宅院,如今是让了一些贫苦族人借居,那是陆东生施主做的主,当年陆东羽施主是将寿州的一切托付了陆东虎施主管理,后来陆东虎施主提请族议要变卖了受托,将所得银子分给族人,是陆东生施主不肯了答应,只答应了宅院借居给族人,商铺的收益五成归属陆东虎,五成归属族人均分。”庆余禅师又温和道。[

陆七听了更是意外,他听母亲说过,父亲与族伯陆东生很是不和,甚至还争执过,怎么陆东生,反而帮他的父亲保留了寿县的家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