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七纵马找到了信鹰,自信鹰腿上的信筒取出信来,看了后,扭头看向了离石县城,冷笑了一下,驭马奔了城门,命令守城将士,立刻去拿了石州长史,因为信里的字陆七识得,曾经在石州公文里见过,是石州长史的笔迹,这个内奸却是不会书夏国文字,应该是被夏国收买的。云锦东点头去了,点了五百骑军换上了俘虏衣甲,去了黄河夺船,陆七转身去善后,走了几步,他眼角余光忽有所见,忙抬头看去,却是见到一只鸟正在高飞,而且是在离石县城里飞出的,正在向西飞。
“这怎么可能?”推官震惊的质疑。
陆七到了大堂,坐到了案后大椅,看了十多个州衙官员,这回离石县衙的官员没有出现,都去忙了俘虏善后,主要是记录俘虏亲人。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当时挖地道,在军中引起很大怨言,不操练军武,却是费力气挖沟,既然挖沟,那还不如为了农事去挖造水渠,出力还能得些工钱。
陆七点头,道:“我的人,正在审问,等他供出了同谋,我会给你交代,都坐,耐心等一下,也快了。”
“大人,属下去方便。”一个官员起身恭敬请求。
陆七猛的大步奔了战马,飞身上马,驭马狂奔而去,却是惊的周军和俘虏一齐惊视,但见那位勇悍的刺史大人,在狂奔的马上取大弓在手,疾驰了数百米,忽然弯弓向天空射出了一箭,那箭奔空而去,高,高,高,啊!一箭射中了一只鹰鸟。
陆七点头,他在尽量的避免违法之名,一切尽量的师出有名,想要在石州长久发展,需要堵住了指罪口舌,他抓了都尉,罪名是吃空饷,如今抓了长史和三个官员,那又可以给那个都尉牵上了罪名,只有搞臭了敌对,才能显得了他的英明神武。
陆七点头,但云锦东又担忧道:“离开两千多军,万一镇军有了不轨,或者俘虏反抗了。”
陆七命令将俘虏押入城里绑锁,之后让俘虏说出亲人,直接就告诉了,周军已然去了绥州,尽量的迁来俘虏们的亲人,俘虏们一听,却是有很多不肯言说,陆七也不强迫。
只有几个督工的将官,才知道挖地道的备战意义,所以格外的严格要求,必须得达到了标准,深了不行,浅了也不行,意义就是为了能够在沟里奔跑自如。
过了一会儿,又有两个官员请求出恭,陆七准了,接下来一坐半时,有将士进来禀报道:“大人,那三个官员出衙逃跑,都已被拿下了。”
他不敢离开了石州,所以只能让云锦东去行险,如果不抓住了机会的劫掠绥州,他在石州的势力就无法尽快的成长。
第二天,绥州的战利开始了回报,大量的财宝,物资和人口,一批批的往石州运送,陆七亲自带了五百军在黄河岸压阵,盯着孟门关镇军动向。
此次诱使了夏军来袭,对陆七而言是一石数鸟,一是获得了大胜威望,俘虏和功勋,二是奠定在石州长久建势的可能,三就是能够吃掉孟门关的镇军,其他的所获,都是小鸟。
等云锦东自绥州返回,他就会向了孟门关镇军下手,罪名就是勾结夏国,打算借夏军袭灭了离石军,人证就是番帅和一些夏国将官,实证就是夏军渡河奔袭离石县,孟门关镇军没有参战,而且陆七明白,周皇帝应该是希望得到了镇军的这种罪名。
至于那个士兵使者,陆七是不会利用的,用那个士兵指证,反而会弄巧成拙,也会造成了那个士兵的死罪,如今那个士兵,已然带了一千贯和家人,离开了石州,去了别地过小富日子去了,陆七本来想提拔一下,但那个士兵表示不愿了留下。
又一日,陆七派去府州的使者回来了,带回了五百府州将士,领军的正是折惟忠,不过让陆七有些意外的是,折惟忠的妹妹,折香月也来了。
陆七当然心悦,这说明府州折氏是有心与他交好的,立刻愉悦的为府州折氏接风,之后不见外的,让折惟忠率领属下,加上他的五百军镇守黄河,他回去做善后之事,主要是来自绥州人口的安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