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之后,陆七积极的做了善后,请僧人做法事超度,给俘虏剃头,给将士们发功赏钱,给将士家属抚恤,可以说是耗钱如流水,好不容易靠石炭积蓄的财力,一场大战就耗个精光,而石炭的买卖,就入秋后才能兴隆。

不过这场大战的收获也不小,战俘是一方面,最主要是获得了一万多的武备,夏军的武备,甲衣一般,但是长刀却是锋利的很,而陆七在石州和隰州,却是拥有两万的工勇,工勇是半工半兵,即用于采运石炭,也轮番军训,所以穿上甲衣拿了刀就是军队,西北的民风彪悍,平民成为军人,战力不会很弱。

战后十日,府州的折惟忠忽然来到了石州,请求能够支援了麟州,原来夏国不只调来了三万军进袭石州,还另有十万大军去进袭了麟州,如今已然包围了麟州城,很可能还会去进袭府州。

折惟忠的意思是,希望陆七能够出兵去宪州,之后由宪州走过黄河去进袭银州,折惟忠说,银州是夏国大军的给养中转之地,如此大雪,如果能够破坏了夏国大军的给养,甚至能够饿死了十万大军。

宪州在石州之北,宪州之北相邻麟州,麟州的东北是府州。而宪州之西过黄河就是银州,银州之南就是绥州,也就是说银州在石州的西北方向,两州算是斜向相邻,但石州若想去银州,只能向北去入宪州,才能折向西行,过黄河进入银州,或者渡过黄河进入绥州,由绥州进入银州,而如今的宪州防御银州,是晋国公负责。

对于折惟忠的求援,陆七爽快的答应了,他之前已然大败了夏军的进袭,而且他也需要主动的找夏国麻烦,不过他表示只能出兵三千去进袭银州,石州需要防御夏军的继续进袭,以及防范晋国公的偷袭,还要防备战俘的反水。

折惟忠却是大喜,言三千军去进袭就够了,只要兵袭了银州,去进袭麟州的夏国大军,必然会仓惶撤退,只要熬过了隆冬,折氏也不怕了夏国进袭。

陆七听了明白,他原本以为夏国之主好战,竟然隆冬兴兵,后来才知道,隆冬季节固然行军困苦,但也少了很多天险阻碍,最主要的是,寒冬限制了弓箭的使用,使得攻城很容易能够冲到了城墙。

“吃的也可以,就是不可能都给了酒,呵呵,你这酒好呀,在府州是大受喜欢的。”折惟忠回答道。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折惟忠一怔,喝了口酒,道:“陆兄弟,你是我见过最善战的人,比杨业将军还厉害,杨业将军打了那么多年的战事,从来没有一次灭敌过五千的,更别说是过万了,我真是开了眼啦。”

陆七微笑了,道:“我明白的,应该是燕国也进袭了。”

陆七点头,折惟忠迟疑一下,又道:“陆兄弟,这一次夏国兵进麟州,府州是没有支援的。”

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夏国是个农牧为主的国家,冬天才能够让很多的牧民成为了战士,而且积蓄了牛羊粮草,才能够发动了战争,想要以战养战,那是一种愚蠢的做法。

雪橇上带着帐篷,酒,石炭,粮食,药物,羊肉,等等出征必须的用物,将士们多数不知道要去那里,但知道是去作战,由于出征所带的辎重丰富,又是刺史大人领军,所以将士们的军心很稳定,石州两次大胜,已然让将士们对陆七非常的信服和崇敬。

“很难的,依照以往的军报,夏军会将粮草藏在城里,将羊群养在城外,我们去了银州,只需要进攻入了银州地域,就能够迫使了围困麟州的夏军撤退,我们没有必要进攻银州城。”折惟忠回答道。

折惟忠一怔,继而摇头,道:“不是燕国,是契丹人出现在了胜州一带,胜州是在府州的北边,与契丹人的辽国相邻,那里是草原。”

“你可别这么说,我们折氏与夏国对战了很多年,从来没有大胜过,当年的十万周军征伐,更是惨败,那时候的夏国,还不是很强的,你若是说夏军莽撞,那就是在说我们无能。”折惟忠直白说道。

“石州的酒也不多,这一次的防御夏军,也耗尽了之前的积蓄,希望这一次去银州,能够捞了些本钱回来。”陆七微笑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