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迫写了降书,获得了晋国的官职和勋封,晋国封他为了成国公,兵部侍郎,桂州刺史,他被放回了歙州,但让他气愤的是,那个陆天华竟然问他,大人去了那里,他忍气的问询后,才知道陆天华确实不知道他被绑走了,与他的护卫找了多日。皇甫继勋一怔,道:“新船?周国难道有了渡江进袭的意图?”
刑大人听了皱眉点头,细声道:“陛下不愉,咱家不去讨嫌了。”
夏大人恭应,转身去了门口吩咐人,半时后,京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来见,入听雨轩拜见了李国主。
“怎么?卿没有信心吗?”李国主见皇甫继勋默然,又温和问道。
而让李国主恼恨的是,他之前听说了林仁肇在西部时,曾经与于华和陆天风合谋,打算在西部拥立太子形成东西分治的局面,最后却是因为西部大败而没有得逞。
皇甫继勋点头,继而靠前半步,低声道:“大人不要去给陛下添烦了,陛下已然下令诛杀林仁肇。”
李国主点头,道:“你去准备一下,朕打算调一半京军,由英王为统帅,出征歙州。”
皇甫继勋一怔,起礼道:“陛下,英王殿下在金坛县,是不是会用了王大人?”
在睦州的军营,他惊恐中知道了,原来陆天风已然归降了晋国,被封为了吴王,在那座军营里,他被剥光了衣物,要被执行成为太监的宫刑,他惊恐中,喊了愿意归降晋国。
“宣皇甫继勋。”李国主吩咐道。
他出了听雨轩,脸上现了苦笑的走去,不想走出几十米却是遇上了一个太监迎行,他一见忙起礼微笑道:“刑大人。”
“陛下,进袭歙州太过重大,臣是没有绝对的信心。”皇甫继勋恭敬回答。
“什么?诛杀林仁肇。”刑大人惊道。
“继勋,上次你去歙州,虽然功而归,朕也没有怪罪你,如今,若是让你领军去进袭了歙州,你可有信心获胜。”李国主温和问道。
夏大人看了折子却是不敢了言语,事实上他觉得林仁肇也许是对的,如今的唐国,若是与歙州发生战事,那就是自相残杀,可是他却是知道国主陛下,早就对歙州视为了眼中钉,寝食难安的总想着除患,他劝也是没有用,若是惹了君心生隙,那对他而言,说失宠就失宠。
“皇甫将军,陛下的心情如何?”刑大人继而问道。
“臣觉得,可以用朱大人进袭歙州。”皇甫继勋回答道。
“诺,臣领谕。”皇甫继勋毫不犹豫的回答,李国主听了很满意的点头,不愧是忠烈之后,对他的谕令能够完全的执行。
“陛下要进袭歙州,林仁肇肯定是反驳了。”皇甫继勋低声道。
“诺!臣告退。”皇甫继勋辞礼离开了。
这些日子过来,他的内心已然倾向了晋国,感觉唐国的气数,离夕阳落幕不远了。
刑大人为之苦笑,做了太监这么多年,他当然知道李国主是个极为执拗的人物,表面上能够纳谏,事实上对大臣的谏言,只是宽容不罪而已,所以得了个所谓仁君的名声。
竟然会诛杀林仁肇,刑大人只觉得唐国完了,他很明白,林仁肇绝对是忠于唐国的,如果林仁肇有逆心,那当初在鄂州的时候,就算不造反,也完全能够投靠了周国。
他苦笑后点头,转身落寞的走了,皇甫继勋看着刑大人的背影,也是心有戚戚,他看出了刑大人的失望反应,他也是失望的,虽然晋国许诺了重赐,他却是觉得不踏实。
两日后,一个震惊唐国上下的消息传了开来,林仁肇归京述职的途中,在酒铺喝酒之后,竟然一睡不醒,经仵作验看,是酒后中风造成的急病猝死。
但另一个秘传说法是,林仁肇是因为抗旨,才被了鸠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