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帝听了典故,点点头,与赵普又走了一会儿,忽微笑道:“卿是不是很想知道,是什么官员,上告出卖了赵匡义。”“朕是信任卿的。”周皇帝平和又道。

周皇帝平和道:“朕知道卿是尽职的,不然朕不会与你常言了秘事。”

周皇帝点头,平和道:“上告赵匡义的人,是晋国公。”

赵普苦笑了,回答道:“陛下,臣虽然是吏部尚书,但一直是依照治政的功绩官,襄州一带的官员,多数都是北方能吏迁任的,绝对没有受过赵匡义的影响。”

赵普又道:“如果陛下担心陆天风别有所图,那可以过些时日调陆天风回来,纪王殿下少年老成,应该能够完全的主持了会州。”

赵普听了点头,不敢了再多言,若是陆天风离开了会州之后,纪王却是出了事情,那他的罪过可就大了,其实他觉得,皇帝完全可以多派些精明的班直去保护纪王。

“臣尽职,是本分。”赵普回答。

“那种可能,臣觉得不大,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陆天风本为唐臣,唐主恶之,他自然会另谋了出路,而值得他投附的只能是大周或晋国,晋国毕竟是新立,所以陆天风若是有的抉择,自然要择强而附,若是陆天风是晋国使来大周的内应,那陆天风就应该在会州,抓住时机的尽快扩军积势,进而呼应了晋国进图巴蜀,而不应该将私藏巨财运来了开封府。”赵普回答道。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卿是不是觉得,朕对纪王的保护,不该过于倚重了陆天风。”周皇帝又说道,竟然察觉了赵普的想法。

“卿觉得,陆天风为什么不直接投降了晋国,听说晋国之主非常厚待了降臣。”周皇帝又道。

“晋国公的告发,应该是包藏祸心,赵匡义的所作所为已然是多年恶事,晋国公却是不久前才送来了证据。”周皇帝说道。

赵普想了一下,道:“陛下,陆天风那么说,也是有可能的,陆天风在唐国时,亲人就被唐国之主挟制过,所以陆天风让亲人隐居避祸,也是合乎情理,不过臣觉得,陆天风应该是知道亲人隐居之地,甚至可以说,隐居之地,就是陆天风安排了的,而歙州,只是陆天风的一个筹码。”

“臣想,应该是陆天风的主动放弃会州势力,让陛下有了疑虑。”赵普说道。

周皇帝点头,赵普又道:“人心不同,所望也不同,陆天风出身唐国兴化军,而陆天风对王文和非常崇,所以臣觉得,陆天风可能是受了王文和的影响很大。”

“朕再问个可能,陆天风会不会早就投附了晋国,他来大周,是做为了内应。”周皇帝却是又假设道。[

赵普点头,道:“不过晋国公所告,确属事实。”

周皇帝看向了天际,平和道:“如果赵匡义真的只是敛财之罪,朕念了他守土有功,也会如同了陆天风那般,予以放过。”

赵普一怔,道:“陛下的意思,莫非是想调了赵匡义回朝。”

周皇帝摇头,道:“巴蜀战事正紧,汉水那里不宜了换帅,不过若是江南的战事久突破,朕就得考虑了增兵江南,镇守汉水的军力,最适合江南气候,赵匡义若是率军去了,也能够兄弟齐心,发挥了最大的战力。”

“镇守汉水的军力若是调援江南,那汉水防御也是重大的。”赵普说道。

“朕会另调了重臣去汉水防御。”周皇帝回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