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父皇的神情,纪王正容道:“父皇,儿臣承认与陆天风的关系很好,但儿臣确实是依据国事的得失而言,没有偏袒。”

“父皇知道你是持正之言,不过你毕竟还是倾向了陆天风,但那是正常的。”周皇帝温和道。

纪王听了语,周皇帝又温和道:“父皇问你的用意,你没有别的见解吗?”

纪王一怔看了父皇,道:“父皇,儿臣没有别的见解。”

“你没有想过,陆天风能够辅佐你吗?”周皇帝直白问道,眼睛温和的看着纪王。[

纪王听了却是平静,摇头道:“父皇,儿臣没有争储之心,是真的。”

“那你与陆天风的亲近,却非了好事。”周皇帝温和道。

“父皇,陆天风是不会支持儿臣争储的。”纪王摇头说道。

周皇帝一怔,随即淡然点头,道:“确实是个闲不住的人。”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周皇帝听了点头,道:“你的来信里,说过此事。”

周皇帝眼神温和点头,纪王又忧郁道:“父皇,儿臣没有争储的心思,儿臣一直是愿意四哥做太子的,而且儿臣认为,若是借用外势争储,会造成了挟天子之祸。”

“怎么说的?”周皇帝温和追问。

纪王迟疑一下,道:”儿臣不敢瞒了父皇,是五哥自河西回到了会州之后,对儿臣似乎不悦,儿臣不解,就去问了陆天风,陆天风说,他拒绝过五哥,说不会参与了皇储之争,儿臣因为相关了五哥,所以没有书禀了父皇。”

纪王点头,周皇帝想了一下,道:“熙谨,过了年,你去京兆府接任留守。”

纪王点头,道:“这么说,过了年,陆天风也会回去了河西。”

纪王想了一下,道:“父皇,儿臣以前也想过,若是陆天风真的能够效仿了张议『潮』,那却是好事。”

周皇帝点头,但又道:“陆天风已然是尾大不掉,但他只是外势,暂时威胁不到大周的根本。”

纪王鼻子一酸,咽声道:“父皇,儿臣也是想侍奉不离的。”

周皇帝伤感点头,过了一会儿神情才平静,道:“你去京兆府之前,父皇会调会州两万军,和西宁都督府的三万军力,都去了京兆府归你统策。”[

“沈轶伦上书请辞了,朕也不宜为难他,会调归进入政事堂,而京兆府那里,朕不放心用了别的人。”周皇帝温和道。

周皇帝点头,道:“你年纪虽小,却是能够看清了很多的本质,借用外势军力的后果,确实会太阿倒持,历史上的董卓,就是一个例子,父皇当年身受重伤,不得不重用了赵氏兄弟,用以制衡其他的功臣势力,直至如今,赵氏却是成了尾大不掉。”

“是,儿臣谨记。”曹王恭敬回应。

纪王一怔,道:“父皇,京兆府留守儿臣见过,是一位很尽职的老臣。”

太子点头,曹王忽起礼道:“父皇,儿臣认为,陆天风在开封府的所为,未免过于的张扬,有树立威望之嫌。”

“陆天风是河西与北庭宣抚使,朕将河湟,兰州和会州,也归他宣抚。”周皇帝说道。

周皇帝是在文德殿下车的,一下车就看见了太子和曹王,他的眉头微皱了一下,事实上纪王是被他支使走的,他准知道太子或曹王会来见。

“朕妨,是熙谨接了陆天风的请帖,来问朕该不该去,朕多年没有出宫,就出去散散心,你们不必担心。”周皇帝温和回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