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扭头看了陆七一眼,淡然道:“有什么深意,陆大将军岂能了不知。”陆七认同点头,又听赵普道:“其实,以前唐国的治国,才是最好的安治之道。”
“是被灭了国,但陆大将军想一下,唐国存在了多久,越国又存在了多久,而中原呢?”赵普说道。
“人心隔肚皮,陛下无法信任了大周的武臣,当年陛下登基之后,就夺了张永德的殿前都检点,任用了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如今陛下又外放了赵匡胤,就是有心重置了开封府的禁军势力,在这个过渡时期,陛下最担心的就是发生叛乱。”赵普回答道。
“这么说,陆大将军认为中原就应该尚武争锋。”赵普说道。
“安禄山造成的乱世,不就是唐朝制度造成的吗?”赵普反驳道。
“只是说说而已,赵大人胆敢与我论说国之利弊,原因自是我的不臣。”陆七微笑回应。
陆七一笑,又道:“中原的情形却是与河西不同。”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商人是不安而获的群体,若是商人多了,就会造成了农事不利。”赵普反驳道。
“大周需要给养军力,只能加大了商业的赋税,不然,如何平衡了国力所耗。”赵普解释道。
陆七若有所思点头,赵普又语含深意道:“其实,陆大将军对此应该是更有见地,河西若是无粮,又怎么可能归治,五千战马换粮的魄力,吾是佩服的。”
陆七又道:“如今大周,是以募兵制为主的禁军,优势是战力强大,能够防止了地方坐大,但募兵的缺点却是养军的耗用巨大,不过大周因为与外敌争锋多年,也造成了功臣对禁军的影响力深重。”
赵普摇头无语,走了几步,陆七又道:“赵大人看好唐国的文治,莫非有什么深意?”
“陛下可能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是无可奈何,如今是箭在弦上,张弓难收,西部若是乱了,很可能会引发了大周的分崩。”赵普回答道。
赵普听了若有所思,走了十几步,陆七又道:“我了解过开封府的商业,开封府是很繁荣,但自各地运来的商货,却是受到了很多的盘剥,几乎是雁过拔毛,所以大周的商业流通,受到了很大限制。”
“陆大将军认为中原应该如何治理?”赵普问道。
赵普点头,道:“你我之言,也算的是大逆不道了。”
“陛下的举措,应该是为太子而做的,只是晚了些,我觉得,大周的制度其实很好,只是过于纵容了军臣的坐大。”陆七说道。
赵普摇头,道:“陆大将军何必装了糊涂,如清河郡公那种愚心无能之人,都能够坐稳了十几年的国主,那就是文治之功。”
陆七点头,道:“陛下是位智者,却是早该冒危的为太子着想。”
“十年前就该兴文平武,一步步用了文官掌判军事,陛下却是一心的想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如今太子文弱,才能却是不及了陛下一半。”赵普忧言道。
“若是兴文平武,也未必会有好的结果,成了他国的俘虏,更可悲。”陆七驳说道。
赵普却是摇头,道:“就算是可悲,也比绝了根要好。”
陆七一怔,随即明白的点头,中原王朝的更迭,被篡位的皇帝下场,几乎都是满门死绝,能够活下来的,只能是隔代的少数旁支,而唐国虽然被灭了,但以李国主为首的唐国皇族,都还能够活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