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长安城若是发生了什么,记得向秦州求援,或者跑来秦州,但途中一定要小心了凤翔军。”陆七嘱咐道。他之前驻军秦州,事实上就是一种得寸进尺的试探,看看周皇帝能不能够做出让步,如果周皇帝不肯让步,他也不会霸占了秦州,结果周皇帝做出了让步,还多给了成州和阶州,陆七猜度周皇帝的用意,是有了牵制巴蜀周军的心思,也就是对巴蜀周军将帅,不是非常的信任。

“会不会有了恶意,都是不好说的,殿下自己应该小心。”陆七温和道。

陆七摇头,道:“沈大人是凤翔军节度使,但沈大人一直在长安城,对凤翔军应该没有什么影响力,凤翔军的都虞侯,我不知道会不会与赵匡胤亲近,在这西部,亲近赵氏的势力很多,而在开封府之东,亲近张永德的势力也很多。”

纪王走后,陆七又返回了陇西都督府,继续加强对陇西和河湟的统治,一边整训军力,一边进行民生的恢复,实行屯田兴牧。

“凤翔军?凤翔军曾经是沈轶伦大人统帅的,应该不会了叛乱。”纪王置疑道。

“是什么人送的书信?”纪王问道。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纪王点头,继而又苦笑道:“这是大周的疆域,却是让我感觉了,似乎那里都不安生。”

“就是在开封府,也是可能发生了刺杀,在这西部,隐匿的敌视军力更多,臣也是谨慎的不敢了大意,殿下回去,带上一千护卫,就是以前随护了殿下的将士。”陆七温和道。

正如周皇帝所料,陆七接管了河湟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人口回流,大量被强迁去河西甘州的河湟本地人,陆续回流了六万人,不过是陆七允许的回流,河湟需要人口恢复生气,有了大量的人口,才能够使得河湟有了繁荣,进而让守御河湟的将士获得了安心,没有人愿意守着一片荒芜,不只是枯燥,更缺少使命感,也就是感觉了不值。

陆七听了心暖,温和道:“谢殿下理解,殿下若是来,千万要记住,最少带两千骑兵,对任何外来的军力,都不可任由接近。”

陆七点头,道:“臣觉得,陛下让殿下职任了京兆府留守,其中一个主因,就是担心了开封府会有变。”

纪王默然,陆七又道:“臣说的是关心之言,臣建议殿下,可以给皇帝陛下去信,约定一个辨别真伪的暗记,就像飞票那样,有一个约定。”

纪王点头,道:“天风,谢谢你。”

陆七不只是让河西人口回流河湟,还自会州迁移了无田的佃农去往陇西与河湟,将田地用借卖的形式分给佃农,尽量能够让更多的田地赶上春耕播种。

忙碌的日子过的很快,一晃就是两个月过去了,这一日,陆七突然接到了来自汉中的求援信,信是曹彬书来的,言晋国出动四十万大军,在巴蜀万州和忠州的一带渡过大江,发动了对巴蜀汉国的进攻,据说已然进取了渝州(重庆),合州,兵锋锐猛一路挺进的奔向了成都。

由于晋国对巴蜀汉国发动的攻势非常突然,一反以往的保守观望,所以周军一时无法集结了大军,只能采取守望,但也能够寻机攻破了剑阁,问题是后继无力,所以曹彬来信请援,意思是他的十万军力一旦攻破了剑阁,去与晋军交锋争夺巴蜀,后方的汉中需要陆七出兵援守。

陆七看了请援书皱眉,晋国发动对汉国的战争,比他预期的早了,他在长沙府时,曾经与顾太尉和关冲说过,巴蜀汉国的国力大耗,已然是苟然残喘,在周军和晋军的威迫下,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了投降抉择。

这才过两月多,晋军就发动了进取巴蜀的战事,陆七心知肚明,八成是他身在陇右的事情,让晋国的亲人和将帅有了急不可耐,两个月,也就是晋国出使劝降失败之后,立刻出兵进取了巴蜀。

陆七也不能认为晋军的急切进取是错误的,事实上占据了巴蜀之后,会给周国造成了很大的战略劣势,巴蜀之地是大江上游,只要拥有大量战船,就可以自巴蜀发兵顺江而下,可以奇兵急袭了荆州,也就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