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折香月回来了,告诉陆七定国公不会归附了张永德,但定国公依旧会尊崇朝廷,如果有一日朝廷命令定国公进攻陆七,定国公会卸任回去麟州。

陆七听了后,书了一道军令去了河西,抽调三万军力来太原镇守,并且让三万军押来大量粮食,他开始为三万骑兵的北征做准备。

而就在陆七准备北征之时,京兆府那里突然又发生了大规模兵变,二十多万驻扎在凤州的周国军力,突然有七八万开拔去进袭京兆府,而京兆府有五万军在城中镇守,也发生了近万军力的造反,但却被纪王及时的觉察镇压,使得内外呼应的夺城失败,守卫长安城的军力,多数都是原驻扎河湟的禁军,却是没有背叛纪王。

叛军夺城失利,却是转而去占据长安城东南方州域,进军态势明显是为了呼应江淮的赵氏军力,而襄州一带驻扎有潘美的十几万军力,洛阳有曹彬大军,陆七接到消息时,不知道曹彬和潘美是否出了兵,因为京兆府以东的疆域,都涉及了曹彬和潘美的利益和责任。

陆七陷入了抉择,想着该不该出兵去对付了京兆府的叛军,他考虑的是潘美军力,在江淮和京兆府叛军的夹击下,很可能会投降了赵氏,毕竟潘美原来就与赵匡胤亲近,若是曹彬不出兵对付叛军,那潘美会陷入别选择的境地。

若是潘美归降了赵氏,那会严重影响了周国的军心向背,会使得赵氏的声势大振,而陆七不希望赵氏迅速的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只是他若出兵,却是会吸引了很多的敌视,最后,陆七决定了继续冷眼旁观,就算赵氏造反成功,他也会有了夺取中原的军力优势。

陆七刚决定了冷眼旁观,三天后突然来了一道令他极其意外的圣旨,令他去京兆府接任关陇大都督,纪王卸任为京兆府留守,只负责京兆府政务,赋予陆七任免大都督府军职的权力,以及关陇所有州域的治政权。

陆七接了圣旨几疑是听错了,周皇帝竟然会让他去取代了纪王掌军,还让他执掌关陇州域的军政,这道圣旨,等于是将关陇地域划给了陆天风。

陆七一惊,怎么还有圣旨?只能顺势跪下,恭敬道:“臣陆天风听旨。”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陆七忙低头,恭敬道:“臣陆天风接旨,谢陛下恩赐,吾皇万岁。”

四周很多将帅的神情有了意外,几疑听错的看着台上,甚至怀疑圣旨是否真实,纪王一转身,道:“陆天风接旨。”[

陆七没有急于去长安城,而是使人去长安城见纪王,他和两千骑兵在十五里外驻扎休息,两时后,使者和二百多的将士返回了驻扎之地。

四周将帅和外围的一万将士,纷纷低身单膝跪地,有些不齐的喊道:“拜见关陇大都督。”

“诸位请起。”陆七高声喊道,将士们纷纷起身,再次看向了高台。

纪王令人搭了一个十米见方的一米高台,来自十二万凤翔驻军的近千名将帅,到了之后才知道,还有另外近两千的将帅在排立,他们被穿插的排立在了高台四周,等候着谜底的揭开,都觉得不会有好事。

纪王面对东方,取出一卷明黄圣旨,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旨意,朕谕令虞国公陆天风接任关陇大都督,执掌关陇地域的所有军政,赋予任免官职权力,钦此。”

太原晋阳城距离长安城有千里,三天后,陆七和两千骑兵抵达了长安城附近,其他的骑兵在后面匀速行军,马匹不宜了长途劳奔,否则很容易伤马,而且一旦遇上敌人,也会因为强弩之末而吃了大亏。

陆七一路日夜兼程,并且给河湟,陇西都去了军令调兵,还令调往太原的河西三万军力,改为前去凤翔,他去接掌关陇大都督府和地方军政,没有自己军力的配合是很危险的,合法加上大棒,才能够威服收编了凤翔驻军。

陆七身一转给纪王见礼,刚要说话,忽纪王朗声道:“陆天风接旨,跪。”

陆七一看随来的将士,却是有二十多位熟悉的将帅,都是曾经在河湟那里驻扎的将帅,一见面,陆七微笑的点头,然后取出圣旨让将帅们都传看了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