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接令后率军北去,而朱武和王平已然先接到了陆七的军令和信函,两位大帅没有感到不悦,反而都松了口气,北征以来,南方来的将士明显有了疲态,有很多将士水土不服的生病,尤其降卒的不稳,让朱武和王平非常头疼。两位大帅开始做交接的准备,与一些北地参军将官商量之后,决定了自陆路返回高丽半岛,主要是王平愿意走陆路,朱武也就由他,其实南方来的军力大多数适应乘船,王平是少数的旱鸭子。
而负责幽州一带防御的杨延昭,在宋老青的支持下也灵活的支援云州战事,周皇帝已然赐封杨延昭为镇北侯,左屯卫大将军,幽州副留守。
不过关内的十五万大军却是抵达了太原驻扎,雁门关外,定国公杨业刚接管了十万军力,就与压境的辽军在云州干了一场,拥有府州,代州和部分胜州草原的折氏,及时出兵与杨业一起与辽军对抗。
还有陆七需要朱武军力回去高丽,为奇袭江淮或登州做好伏兵,军令发出后,陆七伫立门外望着远空,为了大局,他只能完全的信任了杨延昭,杨延昭此去营州,固然能够比了朱武为强,却也容易坐大,但陆七只能用人不疑的重用利剑,否则就会与辽军陷入战争的泥潭。
赵匡胤称帝后,并没有立刻进攻开封府,而是实施了大规模整军和建制朝廷体制,五日后,张永德接受了赵匡胤的赐封,成为大宋齐王,而陆七和周皇帝却是一直没有主动进军平叛,任由赵匡胤称帝和张永德联合。
而幽州和云州与辽军的战事,开始是吃了亏,但后续的战事却是连连获胜,四十多万辽军对上六十万的‘周军’,被杨业和折氏联军战的节节败退,已然占据了整个的胜州草原。
陆七不动,自然也是在理顺自家的军力和疆域,朱武和王平的北去并非顺利,与营州的燕国边军发生了十几次的战事,刚平定了营州,十多万辽军又进袭营州,而与辽军交锋中,又发生了一次数万燕国降卒叛乱,所以朱武和王平完全被牵制在了营州。
不过北方发生的战事信息,还没有传到陆七手中,陆七也交待过防御军事不必向他请示,一切由杨业,杨延昭和宋老青自主,只是高级将帅的任免权力没有给予,给养和犒赏由宋老青负责,各军之中有宋老青使出的录事参军和刑官,专门负责军纪,记功和给养,杨业和杨延昭父子只有指挥权。
杨延昭抵达营州之后,恭敬的拜见了朱武和王平,朱武和王平没有急切的离开,而是召集了所有营将及以上将帅聚会,在聚会上,大家除了把酒言欢,王平还借着喝酒吐露了晋国之秘,亲热的告诉将帅们,晋国的疆域已然是如同了大唐时期,要什么有什么,欢迎将帅们去长安城聚会,去河西北庭喝酒,........。
杨延昭听的吃惊不已,朱武拉他单独解释了一下,告诉杨延昭,日后晋国会是大虞帝国,因为中原的大周皇帝已然决定禅让陆天风,所以封陆天风为虞王,陆天风不存在篡位,而是会继承了大周皇帝的基业,禅封为大虞皇帝。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
杨延昭明白点头,其实他早就有了明白,因为大周皇帝一再赐封陆天风的作为,已然是表明了‘交给之心’,他父亲杨业也是说过的,但杨业不愿在大周皇帝宣告前,就巴结的投附陆天风。
聚会后,朱武留了五日,帮助杨延昭建制渤海大都督府,将五千神臂弩交接给杨延昭的骑军,之后才率领八万本军和七万降卒去往了高丽半岛,给杨延昭留下了二十六万北方军力。
朱武带走七万降卒,一是去加强高丽统治,二是减低营州存在的反叛危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