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说法朕明白,你就是想内外皆强,内强是想用宦官掌军,外强是不想边军形成内耗,让将帅能够放开手脚的用兵,不过朕说了,你置立内廷,最大的祸患是容易发生挟君的恶果,宦官掌军也未必能够效忠皇帝,反而会发生弑君另立的恶果,也就是所谓的后宫干政祸患。”皇帝提醒道。陆七点头,道:“你先伺候陛下也好,你任职府相是一定的了。”

皇帝点头,道:“你的治政方法,朕听说过,昨夜熙谨也与朕说过,朕觉得你置立内廷,会不会造成了宫『乱』,置立内廷是可以制衡外朝,但因为皇帝的亲近掌了重权,所以也容易发生了挟君的恶果,例如汉代的皇后,唐朝的武则天,另外你分封王地,会不会造成了诸王尾大不掉的叛『乱』。”

“陛下,臣置立内廷,最大的原因是想尽快建立起皇权强势,内廷的置立,就如同了一张覆盖天下的蛛网,能够让臣随时了解地方官势的变化,另外置立王府之地,一是能够固定了内府的财源,二是能够获得直属皇帝的军力,避免皇帝被军臣隔离了对军队的影响,内廷所属的军力,是不会让功高军臣统帅的,而善战的功勋军臣,臣也不会使出监军钳制,臣的想法是不能削弱了边军战力,而不能削弱边军,那就只能让中央也拥有强势军力。”陆七解释道。

“开始是很忙碌,陛下使去的大臣到了,臣才有所解脱。”陆七微笑回答。

一见是王继恩,陆七微笑点头,王继恩恭敬见礼,之后引领陆七去暖亭见皇帝,途中,陆七问道:“继恩,听说你因为立功,被陛下职任了登州防御使。”

抵达虞王府的次日,皇帝的年幼儿女,在纪王的带领下来见虞王妃小蝶,纪王与陆七在一起,免不了把酒说话,陆七让纪王年后还回长安城,入政事堂议政,纪王说想多陪伴皇帝,两人在一起说起了陆七内廷和科举政令,陆七解释了一番。

“在长安,很忙碌吧。”皇帝微笑问道。

“天风,坐吧。”陆七拜见后,皇帝温和说道,陆七坐在了皇帝左侧前。

“陛下的身体怎么样?”陆七问道。

次日上午,皇帝忽使人召陆七去见,陆七在五百近卫的跟随下去入了皇宫,到了皇宫畅通阻,镇守皇宫的都是晋**力,领军的都是陆七的兵勇军兄弟,入皇宫却是见到了王继恩相迎。

陆七令人去卫国公府问候了一下,如今的卫国公成了真正的虚官,所有的官职都没有被免,但开封府的原本禁军都被调走了,皇宫和内城的防御有成国公韩通把持,外城三万驻军也没有让定国公去统帅,陆七使人去问候,就是告诉定国公,年后他去登门拜望。

“陛下的身体尚可,就是自长安城回来开封府,卧榻修养了半月,陛下的身体经不得劳累。”王继恩回答。

陆七道:“陛下,就目前而言,置立内廷利大于弊,有了内廷积势,臣就不用过于担忧重臣的权柄与威望日高,不需要扶植了军臣形成牵制,只需要理顺了内廷的权柄,不让宦官久掌权柄,臣收拾宦官,应该不会有什么顾虑,说杀就杀了,若是收拾宰相和军臣,却是会牵扯了太多。”

皇帝默然,过了一会儿轻叹道:“治理小家是比治理大国容易,若是忽略宫『乱』的危机,确实是非常高明的统治手段,内廷的置立,直接就分割了外朝对部分地方的权柄,也成为了监察和威慑地方的眼睛。”

陆七道:“陛下,以前朝代发生的宫廷政变,多数是皇族或重臣勾结京军叛『乱』,而宦官能够为祸,多数是发生在『乱』世,尤其是鱼朝恩开始的唐末。”

皇帝点头,道:“若是皇权不稳,确实会是内忧外患,你的做法就目前而言是利大于弊,你可以留训子孙,不可独宠专信。”

“是,臣受教。”陆七温和回应。

〖∷更新快∷∷纯文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