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有七成把握
“这次徐家湾的事情,是因为我们乙烯项目而起,给乐城市政府方面添了不少麻烦,我们深感歉意。听说乐城市一直希望新建一家电视机厂,但因为国家政策方面的限制,至今没有得到批复。这次我和冯处长过来,就是想听听尚市长对这件事情的想法,看看我们能不能帮上一点小忙。”
来永嘉笑呵呵地说道,那表情就如与老朋友聊天一般,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中都深深地刻着“真诚”二字。
冯啸辰也点头附和道:“是啊,项目部的聂总,还有来总,反复跟我们工作组说了很多次,说乐城市为乙烯项目做了很多工作,要地给地,要物资给物资,他们很是过意不去,希望我们回去之后能够帮乐城市政府做些工作,重新考虑一下乐城电视机厂的立项审批问题。”
不对啊,这算不算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诈。对方在徐家湾的事情上已经占了上风,为什么会突然又来向乐城市示好了呢?如果他们此前就答应帮乐城市促成此事,又何苦兴师动众掀起了一场风波,让自己灰头土脸呢?
尚仁业心中念头一转,忽然明白了对方的算计。如果此前自己讹诈项目指挥部的时候, 对方直接低头认输, 帮着去解决了电视机厂的问题,那么难免会给乐城市留下一个软弱可欺的印象,乐城市不会念项目部的好,日后还可能会变本加厉, 继续敲诈项目部。而现在, 项目部向乐城市表现出了自己的强硬态度和应对能力,让乐城市知难而退, 在这个时候再拿出这个香饽饽作为礼物, 乐城市也就欠下了项目部一个天大的人情,以后不得不拿出各种好处去偿还, 而且也不能再与项目部为难了。
世间的事情, 不外乎实力和人情两项。有实力,别人就不敢欺负你,但别人可以敬而远之,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有了人情, 别人就不得不考虑还人情的问题,你有点什么事情,人家就得给你帮忙解决, 否则就失了信用, 日后就寸步难行了。
想明白这点,尚仁业心中感慨万千,他看看来永嘉, 又看看冯啸辰, 分析着这个算计到底是谁想出来的。从此前与来永嘉的接触来看, 来永嘉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如此说来,这就是这个小处长的主意了。年纪轻轻, 能够算计得如此之深,实在是太可怕了。
尚仁业生出了一丝怯意, 原来他还琢磨过是不是要找个机会通过什么关系去给冯啸辰上点眼药, 收拾一下这个招式阴损的小处长。现在看来,对方的心计深不可测, 前途更是无法估量,自己这点小身板,还是别去招惹这个对手为好。
“如果能够办成这件事,那当然是最好了, 来总、冯处长,你们可就成了我们乐城市四百万人民的大救星了。对了, 刚才来总说想听听我们的想法, 不知道来总是指哪些方面。”尚仁业掩饰着心里翻江倒海的思量,对二人说道。
来永嘉指指冯啸辰, 道:“尚市长,这件事要由冯处长回京城之后向国家经委领导汇报, 所以还是让他说说吧。”
尚仁业便又转向冯啸辰,用恭敬的语气说道:“嗯嗯,冯处长请指示,只要是我们乐城市能够办到的事情, 我们绝无二话。”
冯啸辰摆摆手,笑道:“尚市长言重了, 我哪敢有什么指示。关于乐城电视机厂的事情, 我在省里的时候和省经委的李主任也探讨过, 认为主要的困难还是在于配套的问题。电视机厂的建设涉及到资金、外汇额度、建设物资以及未来建成投产之后的元器件供应等问题, 这些问题乐城市是不是能够自己解决呢?”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一个地区要新建一家工厂,是需要由国家批准的。国家批准不仅仅意味着一纸批文,还包括了由国家提供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进口设备使用的外汇额度,钢材、水泥等建设物资,以及工厂建成之后的原材料供应,统统都要纳入国家计划予以保证。
书本上写的计划经济,是一干穿着白衬衫的精英人才坐在计算机中心,拿着投入产出表计算物资调配、资金投放,遍布全国各地的企业照着计划清单开始工作,谈笑间gdp滚滚而出。而现实中的计划经济, 却是无数抠脚大汉在国家计委的会议室里拍桌子瞪眼睛,比关系、比贡献、比嗓门, 以便在整个国家的大盘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和物资。一个大项目就意味着海量的投资,意味着可以安置就业,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也可以建高档宾馆,买高级轿车,于民于官都有极大的好处。
据知情人称,每年三月份国家计委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在圈内俗称为“骡马大会”,指的就是这种沸沸扬扬的场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