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华夏人太善于内斗了,所以诞生了高度发达的权谋艺术,而且在这方面一直领先世界。
遗憾的是,这种艺术从来都是让自己的同胞遭殃,却没有整治过外人。
如果德钦巴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华夏人,并且在华夏国内生活过很长时间,那么一定会用较有技术含量的方法让官兵们赞同起义。
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有点逼良为|娼的感觉。
但德钦巴丹毕竟不是华夏人,也未曾长久踏足华夏,他只知道一样东西就是《三国演义》,最崇拜的人就是直来直去的张飞。
德钦巴丹这句话一说出口,下面一直如同蜜蜂般“嗡嗡”的士兵们,顷刻之间变得鸦雀无声。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德钦巴丹一个人的身上,其中充满了惊讶、忧虑和惶恐。
尽管很多士兵早有预料,但当这个决定真正说出口,他们仍有些难以接受。
德钦巴丹轻声咳嗽了一下,提醒他:“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对大家说?”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这个士兵的一生中,显然从来没有被这么多人同时关注过,一时之间有些洋洋得意,双手叉腰站在那里,尽情的享受这种感觉。
不过,很快的,庞文澜就恢复了那种坚毅果敢的神情,并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拭去了泪水。
自从到了md,无论条件多么艰难、环境多么险恶、前途多么渺茫,叔祖都再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而眼下是第五次。
甚至还有两个精通法律的,原本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法学专业,也不知道怎么沦落到境外来贩毒了,如今成为了军事法院的主审官。
可这个士兵跳出的太早了,更加要命的是,他语无伦次、逻辑混乱,尤其最后一句话,让德钦巴丹怀疑他是不是把自己当猪了。
庞劲东观察得比较细腻,发现在枪声响起的同时,叔祖似乎瞬间苍老了许多,眼角流淌出了一丝浑浊的泪水。
庞劲东顺着杨家威刚才的目光看了过去,发现大伯庞天宠拖着沉重的脚步走了过来。
庞劲东暗自感叹,幸亏叔祖的几个妻子都已经先后过世了,如果庞天啸的母亲还在人间,恐怕今天真要闹将起来了。
庞劲东本来试图施加一些影响,尽可能拖延一些时日,等到叔祖把气消了再说,却没有任何效果。
庞天啸当即就被带出法庭,然后又被一声清脆的枪声终结了生命。
后来庞劲东才知道,叔祖在成人之后只哭过四次,其中有两次是为了两个哥哥的阵亡,一次是在曾祖父过世的时候,最后一次则是兵败大陆后被迫远走异域,遥望桑梓拜别之时,怅然流下了泪水。
至于庞天彪则属于胁从,既没有对庞天啸提出任何负面建议,在整起叛变事件当中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因此只是被判褫夺一切职务,永不叙用。
所幸的是,这名士兵倒也机灵,偷瞟了德钦巴丹一眼,但见满脸黑线的盯着自己。于是他努力整理了一下思绪,按照德钦之前的交待,勉强背了出来:“德钦巴丹团长说的对,md政府一直容不得二零六团,早晚要找个借口拆散,分到其他部队去!大家能够想的,咱们一旦去了其他部队,肯定要受尽窝囊气!更重要的是,在团里担任过一官半职的,曾经对md政府和缅族有过怨言的,到时候肯定要被秋后算账!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些年来,德钦巴丹团长已经帮咱们平了不少事,如今连他也自身难保了!”
这些士兵很多都拖家带口,就算他们本人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却不能不顾及家人安危。
眼见多数官兵赞同起义,没听到明显的反对生意,德钦巴丹高兴的同时也有顾虑。
“说的对!”一名军官在旁边站出来,高喊了一声:“其实二零六团早晚要被逼起义!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自始至终,他没对庞劲东有任何揶揄嘲弄,这说明庞劲东如果真的执掌大权,他是绝对支持的。
其实这个士兵是德钦巴丹安排的,因为一名普通士兵的发言,可能会对德钦巴丹构成有力的支持。
军事法庭开审的当天,几乎所有果敢共和军的高层全部到齐,坐在第一排的就是庞文澜、庞天宠和庞劲东。
审判的过程还是很合理的,有公诉人、有辩护律师,甚至还有一个由各级军官组成的陪审团。
他们不敢哭得太大声,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情绪,不断的擦拭着泪水。
更加出乎庞劲东意料之外的是,果敢共和军不全是大字不识的草寇,竟然还笼络了很多的人才。
庞劲东不解其意,皱起眉头奇怪的问:“你什么意思?”
“就是这么回事!”这名士兵总算是进入了状态,开始有条有理的侃侃而谈起来:“德钦巴丹团长为人厚道,现在自己决定起义,不愿意为难大家,所以让大家自己选择去留!我知道很多人想要过安定的生活,很多人根本不想当兵打仗,恐怕大家还担心参与了起义之后,被md政府抓住之后就是死路一条!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就算我们不参与起义,md政府就一定会放过我们吗?他们剿灭不了果敢共和军,抓不到德钦巴丹团长,必然会把怒火都发泄到我们身上,到时候我们还是死路一条!既然怎么都是死,为什么临死之前不挣扎一下?!……”
很显然,果敢共和军这段时间以来的各种变故,让天生乐观的杨家威也无法轻松下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