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华 (四 上)

如果石瓒和殷秋两个在探听敌情方面再多下一点儿功夫的话,他们绝对不会轻易地选择出关野战。李世民所部飞虎军的确只有三千人,人数不及虎牢关援军的十分之一。但这三千人,却是李世民费数年时间,参照塞上虎贲的模式辛苦打造出来,与窦家军那种发一匹马就算骑兵的模式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想当年,李渊奉命坐镇陇西。被突厥人日日骚扰。而朝廷的精力主要放在辽东方向,根本无暇西顾。作为大隋皇帝的重点防范对象,李渊不敢大举招募乡勇,保家卫国。不得己,只好命令李世民、长孙无忌二人于被突厥人逼迫得无家可归的塞上流民当中,征募愿意报仇者。

经过精挑细选,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二人选出来的战士不足五千。却个个怀着深仇大恨,悍不畏死。李世民在荒漠绿洲中将他们训练了一个冬天,然后换上突厥部落的装束,杀入草原,以血还血。这支部队手段狠辣,来去如风,很快就令塞上诸胡谈之色变。而这些习惯于劫掠的胡人却一直以为,打劫他们的是突厥某个特勤麾下的私兵,有冤无处申,有苦不敢诉,只得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

所有劫掠来的财富,李世民分文不上缴家族。全部换了铠甲、兵器,重新投入到队伍建设当中。为了给家族增添一支在乱世中自保的力量,李渊也是大把大把,不停地朝这只部队中撒钱。凭借着充裕的资金和日日不断的实战演练,一个春天下来,这支队伍便脱胎换骨。

参照古人“虎豹骑,“白耳兵”的旧例,李世民将自己的队伍命名为“飞虎军”。当飞虎军初具规模后,便不满足于袭击那些四处游牧的小部落,而是开始把突厥人的劫掠队当做主要针对目标。

由于“飞虎军”也身穿黑衣,头戴皮帽,外观跟突厥狼骑毫无分别。每每与出来“打草谷”的突厥狼骑遭遇,都被对方当做为自己人。对于这些江湖同行,李世民采取“大则避之,小则击之”的原则,每次出手,务求必中,并且战后从不留活口。

吃了亏的突厥人不清楚自己是被李渊敲了闷棍,还以为是同族势力强大的部落下手相残,哭喊着求始必可汗主持公道。接到下属部落的投诉,始必可汗也无可奈何。所谓大突厥国,向来就是若干部落的松散联盟。部落之间奉行狼群规则,强者为尊,弱者毁灭,互相之间的攻杀几乎每日不断。即便是阿史那家族的众位兄弟,彼此间下黑手,使绊子的事情都没停歇过,只要做完后吃干抹净,谁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石瓒见此,不得不将队伍整个停下来。拨出一部分弓箭手和步槊手加入战团。他麾下的士卒亦被对方的嚣张气焰郁闷得两眼冒火,接到命令后,立刻一拥而上。李世民不肯吃这个眼前亏,拨转坐骑再度逃走。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护住他的左右,程咬金一手持槊,一手提着斧子断后,追兵们怒不可遏,却无可奈何。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嗡!”弓箭手们将第一波截击羽箭射上天空。掠过八十步距离,落在李世民等人的头顶上。很多人中箭,却只有两三人掉下坐骑。其他人将长槊慢慢端平,与马头形成一条直线。

“重甲骑兵,他们换了重甲!”有人惊诧地尖叫。随即发现自己的错误。对方身上穿得肯定不是重甲,重甲骑兵跑不出这种速度,但防护力比重甲一点都不差。护卫在李世民身边的那个黄脸汉子,胸口至少被射中了五箭,却依旧在马背上坐得稳稳的,几根雕翎随身躯的起伏上下晃动。

“两位将军,别追了。”张说气喘吁吁地赶到,抹了把汗,低声劝告。“赶走他,就算了吧!反正追也追不上!”

这次,石瓒决定给他的面子。点点头,举起撤军的令旗。就在这一瞬间,他忽然发现天边有一丝微弱的亮光,随后,将撤军的令旗丢下,扯着嗓子喊了起来,“整队,整队。防御阵型,长兵转向西,弓箭手射住阵脚!”

临阵不过三矢,说的是敌军战马从弓箭最大杀伤射程跑到弓箭手近前这段时间内,弓箭手能射出的最多羽箭次数。石瓒所部用的是普通桑木弓,射程本来就近。平素训练抓得又疏忽。是以第三支羽箭刚刚搭上弦,弓臂未等蓄足力,唐军已经杀到了眼皮底下。

仓促之间,弟兄们没任何准备。努力遵从号令做出转向动作,却因为疏于训练而将队伍弄得愈发混乱。李世民、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四个人迅速靠近,像看到猎物的豹子般,在距离窦家军一百五十步外蓄势,发力,猛然前冲。他们身后跟着三十几名护卫,疾驰中奔跑,变阵,汇聚成一个锋利攻击阵型。

也就是前后半年光景,盘踞在上党、太原、附近的流寇土匪就被清理了个一干二净。就连张金称麾下的肱骨王麻子,也被李世民抓住砍了脑袋。随后又经过两次长城之战,飞虎军被磨砺得愈发精锐。可以说,放眼天下,除了虎贲铁骑、博陵轻甲之外,已经没有第三支骑兵,野战能与飞虎军抗衡。

几名窦家军骑兵强压住心中恐惧,策动战马迎上去,希望能给自家袍泽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双方战马相对着加速,越来越近,目光在半空中汇聚成线。“当”,唐军的马槊戳中了敌手,迅速上弯出一条弧线。巨大的冲击力将对手直接挑飞上半空。“嗡”,百工坊精制马槊弹开,缓冲的力量释放出去,将槊锋上的尸体甩到了空中。

其急如风,其势如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