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n蔓延的农奴场主、土司、寺庙叛乱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被镇压了下去,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报纸上鲜有报道。

只是简单的一笔带过——达到了西藏腐朽压迫阶级。

实际上,这一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到处抄家,国防军通过镇压这场叛乱,收刮了八亿两白银。

当然,是藏两。

15藏两等于1银元。[

相当于是收刮了将近2700万炎黄币,除此之外还有上百万两黄金,相当于将近1000万炎黄币。

还有大量珠宝玉器、裘皮等奢侈品。

总共的缴获,不少于六千万炎黄币,这基本上是西藏大部分的财富了,这次收刮当中,土司、寺庙遭到了全面打击。

土司是官僚阶级,没收财产。

寺庙是修持的出家人士,要钱也没用,以后国家养他们。

除此之外,贵族阶级有很大一部分人投靠了民国政府,很多贵族还是支持中华民国的改革的。

“如果农奴都死光了,贵族也当不下去的。”其中一名贵族在之前的集会上这样说道,说服了一群贵族支持中华民国在西藏的改革。

这些缴获的财物,很快就被中华民国政府出售给财团处理掉了,让中央政府拿到了近五千万元。

这五千万元则被中央交给了西藏地方政府,以及用于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

……

与此同时,中华民国也就宗教法进行了修改。

“我国宗教,必须具备自我修持、非极端的特性,不具备修持能力,并走向极端化的宗教,皆定义为邪教以与禁止……”

宗教法进行修改之后,则爱中华民国地区,也就只允许‘道教’、‘佛教’这两个宗教继续存在。

同时。就国教问题,中华民国宣布,将道教定为中华民国国教。

“道教起源于汉代五斗米教,经历张道陵改革,创建各种地方公益建设习俗,具备很强的教化意义。且道教之核心取自老子

而看‘老子’这两个字的时候,却非常微弱,看‘庄子’则完全没有。

那位台湾研究学者就给出了结论:神是存在的。

这个结论甚是荒谬,连光老二都有神光看到,庄子怎么会没有呢?

因而得出的真正结论就是,这些神光并非代表神是否存在,而是代表着有多少人去拜这些神。

拜的人多了。精神能量汇聚于宇宙能量场,那些神棍则像是线路由器一样,把这些能量接收下来,从而可以治病救人。

这些宗教又通过这些神奇的手段,然后继续发展教徒。

只要宗教性质够极端,教徒所贡献的精神能量就越高,因为时刻都在祈祷什么的。

在后世,确实有很多神力的报道。如在基督教堂,神父带着一群教徒对着一名得了癌症的病人祈祷吟唱,结果就神奇的治愈了癌症。

这实际上也就是信仰之力。

就将道教定为国教的问题,中华民国也对道教进行了一些改革,道教用的是道家的理论,道家讲的就是‘隐’与‘不争’,核心上不够极端。自然法和其他宗教相抗衡。

改革后的道教,加入了盘古、炎黄。

作为一个极端的宗教,一般‘唯一神’是最容易成功的,道教没办法搞唯一神。

因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本身就是非极端的,比较平和的。对于神的定义,中国古代圣贤是认识得很清楚的,也不可能盲目崇拜某个神。

这也是为什么,外来的唯一神宗教在古代中国吃不开的原因,因为上层社会知道那东西是就是假的。

因此这次道教改革把女娲、炎黄加入其中,让教徒主要拜女娲、炎黄,从而将信仰能量汇聚起来,接着又靠这些神力使民众相信民族祖先炎黄依旧存在,同时提倡一些真善美,以教化民众。

而道教所拜的‘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李耳,则退居二线。老子作为成仙之人,本身也不会看重这些信仰之力。

如果老子李耳要这种信力,早就在春秋时就搞了。

作为一个智慧达到了那种程度的圣贤,不会不明白宗教的本质。

一个国家,特别是在资本时代,人的拜金思想是不断加深的。从历史发展来看,春秋时期以来,到近代中国。

人是越来越鬼的,越来越物质化、现实化。[

在从先天社会过度到后天社会的春秋时期,那时候的人还是很讲信义的,人与人之间是有充分信任的。

两汉时期的民风也很淳朴,上层阶级的道德素质也是比较好的。

越往后发展,统治阶级的道德素质开始不断下降,老百姓也越来越现实,脑子越越来越鬼。

这就是‘后天之道’的负面影响。

所以中华民国需要宗教力量进行教化,此时民族主义思想已经有很大市场了,本土道教也可以趁机发展起来。

就中央将道教定为国教的决定,全国上下还是很支持的。

只有一部分受西方思想荼毒的知识分子还在那里叫嚣着什么封建迷信残余,大力反对中华民国发展本土宗教。

但这些人的声音,被中央政府视了,也被群众视了。

另外还有一群人在反对将道教定为国教,那就是以康、梁位首的清末变法派,这群变法派人士是忠君思想非常严重的。

在清末革命当中,这群变法派还是一直在抱满清臭脚。

也就是康有为、梁启超师徒。

这群人是儒家残留。

古代儒家确实有积极的一面。因为中国社会的老百姓好动,属阳。儒家保守为静,属阴。

从而使社会阴阳平衡,也就不会乱。

但是到了清代就不一样了,满清入关时期,甚至想用他们自己的文字来行政,后来发现政令不通。这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但满清在使用自己的文字失败后,便立即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阉割。

精华的东西被阉割掉了,糟粕的东西保留了下来。

满清挖了这么一个大坑出来,导致近代时期那些对传统文化十分知的热血青年们,盲目的认为,传统文化就全是糟粕。并以与全面否定。

满清时期的儒家,就是糟粕文化的产物。

偏偏康梁师徒,以及下面一群变法派人士还十分的‘自我感觉良好’,自诩才学可比孔孟,凌驾颜渊……

“我中国历代皆是以儒家为尊,立道教为国家,还不如立儒教为国教为好。”梁启超在报纸上发表了反对言论。

康有为直接就开骂了。“中央此举实在荒谬之极,我中华千余年皆习孔孟之道,自应立孔教为国教。”

儒家、儒教,这两者略有不同。

儒教这东西,确实也有一些积极的意义,在古代,寒门士子肚子饿了就读圣贤书,以此充饥。

生病了。也看圣贤之书,以此养病。

这也就是孔教的信仰之力的作用,古代社会每个读书人都以儒家为尊,这些文章读多了,自然也形成了很强大的信仰之力,一定程度上为古代寒门士子提供了求学的帮助。

宗教之间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争夺信仰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