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诸葛亮:指出我错误的人都是好人啊
“你拿什么来动摇廖公渊的意志?”听到司马懿的提议,庞统想也不想,直接开喷,不管司马懿的提议是否具备可执行性,反正先喷了再说,大家伙都是觉醒了精神天赋的智者,想要找到一个漏洞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话说,你们在席卷周边县域的时候,有在江面上看到一艘水军战船的影子吗?”庞统皱着眉头向诸葛亮和司马懿问道。谨慎与稳重对于诸葛亮来说真的很重要,能放下一段时间已经是诸葛亮的意志坚定了,若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话,说不定诸葛亮在日常行事当中就会下意识的追求谨慎和稳重。
“也有一个可能,江夏水军基地中的水兵,是从步兵转职过去的,这样也许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将水军基地中的水兵调集到城内的操作。”诸葛亮在两人都沉默以后,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我的意见是动摇廖公渊此人的意志,然后再组织兵力攻城。一个小小的西陵城,若是没有了廖公渊的统帅,凭借我们的兵力,很容易就能将其拿下。”司马懿第一个开口说道,打算从动摇廖立意志的方面下手。
“可是,水军上岸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增加守城的兵员人数吗?”庞统还是有些疑惑,哪怕廖立不怎么擅长军略,也应该知道水军和陆军的本质差别吧。
他原本还想着廖立会让水军基地中的水军残部在他们渡河的时候出来阻击他们呢,结果一艘战船的影子都没看到,让他原本的打算全部落空了。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来说一下各自的攻城方案吧。”诸葛亮有些遗憾的说道,他还想在这方面多薅一下庞统和司马懿的羊毛呢,毕竟只有你的对手才最了解你犯下了什么错误。
然后司马懿就开始与庞统进行战斗,也就是对喷,顺便把诸葛亮也给拉了进来,这种时候怎么能让诸葛亮在旁边无所事事呢,身为好友,当然得要带着好兄弟一起战斗才是啊。
“说不定他都没意识到水军在江夏郡的作用,把基地里的士卒全部召集到城内防守了呢。”司马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判断,要是论对人性的判断的话,三人组当中他应该是第一。
有些时候,从战略战术上是分析不出一个人想要做什么的,但是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的时候,却能得到不一样的结果。
说实话,如果廖立真的拿出水军阻击他们的话,他们还真的没什么好办法反击,毕竟一个是在陆地上,一个是在水面上。
“看来确实如同陈侯当初说的一样,孔明你在军事上的敏感性远远不如内政,这要换成内政上的事情,估计你早就站在全局上考虑看待某些事情了。”司马懿也是说了一句,看到诸葛亮吃瘪,简直就是人生一大乐事啊。
“这个……”诸葛亮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了,难道水兵上岸了之后,真的打不过步兵吗?他对步兵比较了解,但是对水兵的了解就不怎么多了,仅限于做过海军的战船而已。
将江夏郡除西陵城外所有县域全部拿下之后,三人组在西陵城下重新聚集在了一起,探讨着接下来的作战方略。
一般而言,陆军想要攻击水面上的舰队的话,除了对应的己方舰队以外,就剩下弓箭一种了,但是作为水面舰队主要攻击方式之一的弓箭,难道水军本身就不会练一练躲避敌军箭雨打击的技巧吗?
“好吧,我承认这回是我的失误。”诸葛亮也不是什么知错不改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当场就改正了,并且把这件事刻录在了本能当中,以后要是再犯这个错误,他就……放下一段时间自己的谨慎与求稳。
他们又不是杨纪,可以通过某些秘术,直接在河面上构建出一条云气固化道路,天知道杨纪那家伙是怎么做到的啊。
“啧——”诸葛亮看了一眼幸灾乐祸的司马懿和庞统一样,这两个家伙还真是幼稚啊,竟然会在这方面挤兑他。
“好吧,就算你说的这个假设是成立的,但是你也要思考一个问题,即便基地里剩下的水兵都是步兵出身,他们最多也只可能是经过简单训练的新兵,然后就被归入水军训练,在步兵当中可能连杂兵都算不上。”庞统摇头说道,水军跟陆军终究是两个不同的兵种,有些战斗技巧以及战斗习惯是没办法统一的,甚至有时候是相悖的。
“对,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如何攻打西陵城吧。”庞统立马点头同意了司马懿的提议,刚才那种话题还是太让人伤心了,让它直接跳过去吧。
“除了这个可能,你还能帮他想出什么理由吗?”司马懿看向庞统,若是庞统能说出一个可以说服他的理由的话,他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想法的。
丹阳精锐虽然也擅长弓箭,但也只是擅长而已,跟精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三人组又不像杨纪那样随手就能叠出一堆可以对弓箭手产生有效加持的天赋秘术玄襄。
最终,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三人只能将自己的方案跟其他两个人的方案结合起来,剔除重合的部分,其他不重合的部分则是嵌套组合起来,力求一战而下,他们可没什么时间浪费在一个小小的西陵城这里,他们还想着早点干完荆州的事情,然后前往兖州观战呢。
“好了,动摇廖公渊以及城内守军意志和信念的部分就交由仲达来完成,组织兵力攻城的事情就交由士元来完成,统合各部军令以及后勤补给的部分就交由我来完成了。”诸葛亮最后总结道。
“切,要不是你才是这支部队的实际领导者,我才不会把统合各部军令的部分让给你呢。”庞统冷哼一声,有些酸溜溜的说道,但是也没打算反对诸葛亮的安排。
毕竟当初在杨纪面前争夺这支部队的指挥权的时候,确实是他们两个以一线之差输给诸葛亮了,这趟荆州之行想要妥善处理刘表的事情,貌似确实只有诸葛亮堂皇正道才是最合适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