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凤毛麟角
考虑到赵东的实际情况,赵长天不得不为此多费一些时间,在相关的运做手段上,对赵东这种经营关系网络的新手进行指导。
这种指导一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赵东才基本领会了赵长天的意图,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赵东的学习、领会能力,让赵长天感觉非常满意。他甚至有一种预感,觉得赵东很可能会给他带来一些惊喜。
五点半,赵长天离开超市,驱车前望郭青云家里拜访。
在郭家,赵长天受到了郭青云夫妻的热情招待。
如今,郭达基本是长期住在宁县***局提供的单身宿舍,一、两周才会回家一次,只在家里做短暂的停留、就迅速赶回宁县。
用郭达的话来说,作为刑侦人员,要随时处于工作岗位、待命状态。
大部分落马的官员在抛除政治因素外,至少在表面上看,都或多或少的与这两点有关。
太阳</(p><-p>!内容^来:自6,9书吧
赵长天沉声说道,打断了李黄河的思绪。
老板是想知道他是否了解张培明的弱点?
虽然,从老板出手的阔绰、以及对待贪污问题的态度上,他推断老板的家境应该非常殷实,在心底里也一直推测老板不会在经济问题上犯下错误,应该属于那种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郭青云和王梅对这个意见有些意动,不过,这要在征求女儿的意见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李黄河眼睛亮了,他等的就是老板的这句话。
还听说,如果张培明看上哪个干部的老婆,无论那个干部的老婆有多坚贞,张培明采用胁迫、或是利诱的方式,基本上都会得手。”
因此,他能通过张培明的司机了解到一些情况,也是合乎情理的。”
“老李,以前,我是考虑到,不想刚上任、就给宁县官场带来大的震荡,所以一直没在干部调整上做出什么大动作。
理由很简单,估计没有哪个干部会冒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出来指正张培明,而且,更关键的是,事过境迁之后,这种事情很难找到证据,最多会形成舆论压力而已。
郭青云和王梅向赵长天打听了郭达的工作情况,赵长天对郭达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听得王梅眉开眼笑。
晚上八点,赵长天告别了郭青云夫妇,驱车返回宁县。
当然,也有一些干部,在把老婆送到张培明的床上后,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
赵长天还提出了另外一个意见,考研、继续深造。
李黄河看出了老板的不满,连忙继续说道:“还有一些,前不久,大概是半年前吧,我与在***工作的一个小兄弟喝酒时,听他说起了一些关于张培明的事情。
赵长天斟酌着问道。
考虑了片刻,李黄河缓声说道:“老板,我与张培明接触的机会不多。对他的了解,大都是听别人说的。
据说,这个人喜好女色,在宁县任职的十几年、包括退到***之后,都和下属有过权肉交易。
赵长天继续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
赵长天冷静的分析道。
根据传闻,目前我们县里的个别在职领导,就是有因此而获得张培明提拔的。
如今得到了老板的确认,他的一颗心才放回了肚子里。
11月12日,早晨八点半,赵长天将李黄河叫到了办公室。
在席间,还谈起了郭小雅,郭小雅明年七月就会大学毕业,她的工作问题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
在张培明担任县长、***期间,这种丑陋的现象是最多的。
郭青云夫妇为此征求赵长天的意见,是否像上次说的那样,让郭小雅进入远大集团工作?
但推测毕竟只是推测。
听完老板的介绍,李黄河目露凶光、气愤的说道。
其中,年纪最小的,据说还只是在初中读书的小女孩儿。
“老李,就这些?”
郭青云也是大感欣慰。
如果说,在张培明没有实明举报之前,或许他能通过帐本上记载的东西对张培明进行钳制,那么,在实名举报之后,这么做已经没什么太大意义了。
“老板,我觉得可信度很高,我那个小兄弟是给***副主任开车的,与张培明的司机非常熟悉。两个人没事儿的时候,经常聚在一起喝酒扯闲蛋。
李黄河的回答在赵长天预料之中,他只是想要确认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