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运春曾经在东梁郡指挥庸江会战。也是那一仗奠定了大康中兴的基础,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德,特地在此造兵圣像,后方的摩崖石刻。所镌刻的乃是诸葛运春生前所写的《山河赋》雄奇瑰丽,波澜壮阔。字里行间抒发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以及对大康明宗龙渊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过去东梁郡属于大康之时,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有当地百姓过来上香,可后来东梁郡归了大雍。于是这里的香火渐渐冷清了下来,盖因后人都以雍人自居,不愿去祭奠这位大康的一代传奇人物。胡小天听到这里心中不不由得一惊,从洪凌雪的话中不难推测到朱观棋的本名并非如此,诸葛世家?再看到眼前的兵圣庙,胡小天心中豁然开朗,难道朱观棋本姓诸葛,乃是大康一代兵圣诸葛运春的后人?胡小天不由得想起离开雍都之时,七七曾经送给他的那本《兵圣阵图》,如果真是如此,看来自己和这位诸葛运春的后世子孙之间还真是冥冥注定的缘分。

洪凌雪微微一怔,藏在暗处的胡小天也是心中一怔,怪不得诸葛运春到现在都没有明确表示要辅佐自己,原来他仍然心存顾虑。

胡小天道:“这段时间也没什么大事,我每天都清闲得很。”

诸葛观棋愣了一下,旋即笑道:“那让我如何受得起。”

梁英豪见到他这么快就去而复返也觉得有些诧异,还以为胡小天扑了个空,没有找到朱观棋。

青云山名字虽然起得气势,可实际上并不算高,只是城西隆起的一座小山包,山上有座娘娘庙,平日里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上山进香者更是络绎不绝,胡小天要去的兵圣庙反倒没什么人知道,问过几名当地人方才打听到,兵圣庙位于后山的半山腰处,位置虽然不高,可是道路并不好走。胡小天将坐骑交给梁英豪看护,独自一人沿着后山小路向上走去。

洪凌雪提醒道:“赶紧请大人进屋吧,别在外面站着了。”

洪凌雪摇了摇头道:“你们吃,我还有事情要忙活。”

山坡上还有许多未融的积雪,山道虽然谈不上险峻,可是狭窄湿滑,行走不便。可是这对胡小天来说算不上什么困难,以他的轻功走在其上,如履平地。

胡小天终于还是没有走过去和他们夫妇见面,悄悄离开了兵圣庙,沿原路走下山坡。

本一书一最一新一章一节

诸葛观棋笑道:“大人想多了,贱内平时不喜荤腥,吃素为主,闻不得酒气,大人也不用担心,她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洪凌雪轻声叹了口气道:“相公,若是先祖在天有灵,他也不想诸葛世家的子孙将才华荒废。”

胡小天走进兵圣庙,就听到从摩崖石刻的方向传来诵读之声,从声音中判断出朗诵诗词之人正是朱观棋。在胡小天的印象中,素来沉稳的朱观棋,少有表现出这样激情四射的时刻,心中不由得有些好奇,悄悄走过去,并未急于惊动他们夫妇。

几人一起来到房间内,诸葛观棋让洪凌雪去生火盆,梁英豪抢着去了,胡小天将食盒拎到了诸葛观棋的书斋内,四样冷碟摆好,诸葛观棋将业已变冷的热菜交给妻子拿去加温。

诸葛观棋道:“我还不了解他。”

诸葛观棋道:“大人今天怎么有空?”

洪凌雪温婉笑道:“才不是,只是我觉得胡小天乃是一个胸襟宽阔之人,他对相公也表现出相当的诚恳,想要施展你的才华和抱负,需要找到一个真正能够理解并认识到你的能力的人,你说是吗?”

诸葛观棋道:“我不知道他是想只求一片安身之地还是拥有更大的抱负。”

胡小天微笑道:“为了先生,等多久都不为过!”这番话充满了一语双关的含义。

胡小天笑道:“不用麻烦了,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他向一旁的梁英豪使了个眼色,梁英豪将事先准备好的食盒和酒坛从马背上取下来。

诸葛观棋微笑不语。

胡小天又道:“与此同时,大雍又派出特使前往康都,提出要以粮易地,解除大康粮禁,并无偿借给大康五十万石粮食渡过眼前难关,条件是大康将江北之地尽数归还给他们。”

诸葛观棋道:“听起来这两个条件都很诱人呢,不过大雍为何同时派出了两名使者,出使不同的地方,提出不同的条件?”

胡小天道:“若是我答应归降,当然最好不过,大雍可以费最小的代价解决这一问题。”

“大人会答应吗?”

胡小天道:“为君者将天下视为棋盘,将臣民视为棋子,随时都可能弃之不用,若无对大雍的这两场胜利,我对他们来说可能还是毫无价值,正是这两场胜利,才让他们注意到了我,意识到了我多少还有些实力,一旦我将手中的土地拱手相让,那么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未 完待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