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飞扬和张靠山围着这片颓败不堪的老宅转了两圈。又吸了两根香烟。拆迁办的马科长到了。
这位马科长名叫马化文。今年四十出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本土干部。
“哎呦。张经理。过年好呀...呵呵。好久不见。”
马化文家里住得离着很近。就在方飞扬他们前面路过的那个小区里。所以他接到张靠山的电话不久就过來了。这位马科长中等身高。体型已经开始发福。穿着一件黑色毛领大衣。衣着考究。剪裁得体。脚下的皮鞋差得油光呈亮。新年新衣装嘛。马科长出门之前还是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的。
“马科长。新年好。恭喜发财啊。大过年的还要麻烦你过來。真是不好意思啊。哈哈...”
张靠山热情的伸出双手。紧紧的握住马化文的手。使劲摇了摇。
虽然张靠山心里不痛快。但是当着马科长的面还是表现出一副老朋友相见的样子。丝毫沒有表露出來。
我们张经理如今是生意人嘛。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再说了。今天还是正月里。新年大初的。总不能一见面就给人脸色吧。人家好歹也是政府的公务人员。又是个科长。
“來。马科长。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收藏家协会的著名古玩鉴定专家方飞扬先生。方先生除了是协会的收藏鉴定的委员。自己本身还在苏城文庙古玩市场经营着一家古玩商铺...方先生。这位是本地拆迁办的马化文马科长。”
张靠山一本正经的介绍着。说话的时候。眼睛隐晦的对方飞扬眨了眨。使了个眼色。
如果是自己人。当然不需要介绍的这么严肃。张靠山这家伙是故意这么冠冕堂皇的介绍人。目的是和这位马科长拉开距离。这人公务员先生做事不靠谱。犯不着和他称兄道弟。再加上当领导的总有那么点自傲。张靠山抬出方飞扬正式的身份。也好让他不可小瞧自己的兄弟。
果然。马化文听见眼前这位年轻人竟然是张经理请过來的鉴定专家。还是华夏收藏协会的委员。神情一愣。满脸的惊讶。一边偷偷的打量着方先生。一边笑容可掬的上前握手寒暄。
这么年轻的专家。长得跟个大学生似的。看样子也就二十多岁吧。而且还有自己的产业。着实了不起。
马化文丝毫不认为张靠山是虚张声势。说假话。因为他去年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和张靠山在朗庭国际会所里认识的。当时他还在那座商界精英的会所里见到了更多的年轻才俊。其中也包括李国荣、季云意之流
既然张经理人脉关系中有那么多的年轻大老板。也肯定不差这个年轻的古玩鉴定专家。
马化文在打量方飞扬的同时。方飞扬当然也在观察着他。
“马科长。今天我也是受鼎盛拍卖张经理所托。一起过來看看这座老宅子。虽然这座老宅出了点意外状况。张经理还是希望进去走一圈。所以还麻烦马科长带我们进去看看。”
方飞扬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专家的风范。气度俨然。他也很有默契的配合着张靠山。那口吻完全是一副受鼎盛公司委派鉴定师的样子。
马化文点头说道:“既然來了。看看也好。我也沒想到好好的房子竟然被大雪压倒塌了。意外意外啊...”
说着带着方飞扬和张靠山小心翼翼的穿过水家大宅的正门牌楼。
反正大牌楼已然坍塌。也不需要主人家來开门了。
三人紧挨着走在院落中。
走进去才发现。水家古宅的前院连同侧院非常宽阔。还可以辨认得出。古宅建筑呈四合院式。前井后院。中轴排门。门当户对。只可惜庭院里原本铺设的厚厚石板道路已经四分五裂、杂草丛生了。上午这里又洒落了一场小雨。坑坑洼洼庭院里留下一滩一滩的水渍。
这些大石板应该都是來自当安徽的“徽艳青石”。每一块都有十五厘米厚。坚硬耐磨、不易碎裂。水家祖先不远千里、费时费力从安徽采购知名石料。只为了铺一条庭院小路。可想而知当时建造屋舍庭院的时候费了多少的代价。
马化文是本地的政府干部。对这座宅子的背景当然知晓的更清楚。他说道:“这座古宅始建于明末的崇祯六年。由皇帝特赐工匠为水春波大将军建造修葺的。我们面前的这四进四出的屋舍庭院正是水家的主房。大将军赴死沙场以后。主房为世代长子居住。其他次子只能居住偏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