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见能不战而降金陵,张辽笑容满脸,说道:“今可暂定十日来降。”

“诺!”

继而,张辽、徐晃、庞统等人又问了些细节,曹真没有隐瞒,将城中情况如实说出,如粮草短缺,城中士民怨念四起等事。听得张辽、徐晃等将连连点头,皆以为曹操来降乃是受形势所迫。

及曹真趋步离帐,张辽笑道:“金陵城中困顿,兵民缺粮少食,曹军难以久持,故观曹操来降应是不假。不知先生何如?”

贾诩笑了笑,说道:“兵民困顿与曹操归降真假有何干系?或许乃是曹操有意诈降,特意泄露于我军,以此蒙蔽将军。”

闻言,张辽与徐晃对视了眼,心中各有所思,对曹操归降真假再生疑虑。

“试问护军,凭何能知曹操来降为假?”徐晃问道。

贾诩说道:“岂有来降之人,不问富贵前程,任凭将军处置。将军若是不信曹操,不妨将计就计。”

“计从何来?”张辽好奇问道。

贾诩沉吟半响,说道:“近来雨水连绵,将军恐动摇人心,故无欲移寨,而今借机不如下令移师。曹操若是诈降,我移寨撤师之际,曹操必会趁机击我,以扭转战局;若曹操真心来降,移营别设之时,曹操决不会袭我。”

“因此,将军如难以决断,不妨试上一试,以免中计兵败,有负陛下之器重。”

“督帅,曹操为人狡诈,先时决意不降,今时岂会因兵民困顿而降,其中必有隐秘,故督帅不可不察。”庞统劝道。

张辽眉头难展,在帐中负手踱步,说道:“二君之言不如道理,今临近破贼,应以稳重为先。且先依文和先生之言,借营之事而观曹操归降真假。若假意归降,我军尚能趁机破贼;若真心来降,平安无事可消你我之疑。”

“督帅英明!”

在张辽、贾诩商讨曹操归降真假之时,今曹真带着从唐军中探听到情报,回到金陵城,第一时间便去见曹操。

“子丹,唐军信否?”曹操关心问道。

“禀丞相,唐将张辽、徐晃似乎深信我军真心归降,仆与其约期来降。其中具体日期,需张辽上报张虞,询问是否允许丞相归降。”曹真说道。

“张虞岂会不同意?”

“金陵人口殷实,孤尚有兵马数万。若殊死一战,既伤兵马性命,又损金陵人口。他一心收复江东,孤不求爵位,他安会不愿!”

曹操大笑几声,说道:“唐军诸营深陷雨涝之中,今时去降而唐人信之,其兵马必会松懈。我军夜袭唐营,必能挫其兵锋。”

曹真为武人本不应由他出使,然在今下绝境之时,曹操无法深信其他人,生怕其他人会将计策泄露给唐军,故选胆略出众的曹真为使。

说着,曹操收敛神情,问道:“子但,除约期之外,唐人另有问你事否?而你又从唐军中探听到何事?”

“丞相!”

曹真回忆自己在唐营中的见闻,说道:“唐人问金陵城情况,我以丞相教我言语回答。除此之外,真从唐寨归城时,却见唐军有传达移营之令。”

“移营?”

曹操眼睛微眯,似乎想到什么,遂看向刘晔。

刘晔心领神会,心中思得见解后,立即说道:“禀丞相,近来阴雨绵绵,唐人营寨低洼,诸营恐遭遇雨涝。而移营恐动摇人心,且会被我军所趁,旧时不敢妄动。而今我军乞降,或许唐人松懈,遂生移营之念。”

说着,刘晔神情振奋,说道:“我军诈降,唐军深信。今懈怠移营,出兵击之可胜,如能大破唐人,丞相未必不能重振旗鼓。”

曹操微微点头,心中顿生希望。

二三十万唐军被裁撤,仅张辽麾下十万之众。除去分布在江东诸郡的两、三万兵马,正儿八经围困金陵在七万之数。而若能破城外七万兵马,后续招降纳叛,或许能收复江东诸郡,未必不能卷土重来。

“好!”

曹操点了点头,笑道:“遣斥候以砍柴为名出城,向城外唐军散布我军将降之言,令唐人兵将松懈。并召诸将议事,观敌移寨之时,便是出兵击贼之际。”

“诺!”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