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新船
“难道天子打算以此为理由将其生母从河间国接到雒阳来?这倒是麻烦了!”窦武心中暗想,虽然依照礼法,当今天子的母亲并非那位将他带来人世间的女人,而是自己的女儿、当今的大汉皇太后窦太后,这也是自己能够执掌帝国权柄的合法性来源。但礼法割断不了母子天性和血缘关系,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将这个女人边缘化,无害化,让公众遗忘她。于是窦武决定先试探一下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拿出应对之策来。
“陛下思慕母亲之意,微臣明白了!”窦武沉声道:“只是不知天子意欲如何?是想前往探望还是?”
“寡人也知道如今乃是多事之秋,圣驾不可轻动,并无前往河间国探望之意!”刘宏将窦武心里准备的应对之策抢先说了出来:“只是想派人将寡人的书信和一些四方贡献之物献给她,以表思慕之意!”
“原来如此!这个自然无妨!”原来天子只是想写封信,送一些礼物给那个女人,这倒是无所谓!窦武显而易见的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刘宏道。
“何事?”
“家母有个侄儿名叫阿重,寡人与他自小便是一同长大的,十分要好。昨晚梦中也有见到他的身影,醒来更是思念。就想将其招来雒阳,在寡人身边陪伴,不知可否?”
相比起第一个要求,天子的第二个要求勾起了窦武一丝警惕。天子身边多一个幼年玩伴当然算不了什么,但这意味着天子身边将会出现这样一个人,只要天子看到他,就会想起自己从何而来,原本是谁,为了登上大位付出了多少,而这正是窦武千方百计想要避免的。
“若是不成的话,那至少征召他为郎官吧!”刘宏道:“为三署郎即可,大将军以为如何?”
窦武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再次说不了。虽说眼前的天子是自己一手将其扶上宝座,但归根结底,天下还是刘氏的,这是四百年来所有人的共识,所有敢于向这个共识发起挑战的人都已经身死族灭。
所以自己若想控制好朝政,也少不了他的配合。更不要说,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冯绲、魏聪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军队也在随之扩大,而雒阳城中却日渐空虚。为了确保朝廷对这些家伙的权威,自己就更需要维持好与天子的关系,这样才能借助天子的权威,来震慑外臣。
“要征董重为三署郎吗?微臣知道了!”窦武道:“今日尚书台就会下诏!”
“很好!”刘宏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将军你果然是国之股肱!”
————————————————————————————
对于魏聪在公元169年春夏之交这几个月的迟缓,后世的历史学家们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魏聪在当时就已经怀有对朝廷的不忠,其支持者用魏聪在之前对交州、林邑;以及之后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迅捷和果敢作为对比,认为魏聪在这几月的行动极为不正常,只能解释为魏聪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坐观成败,寻找篡夺大权的心思;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至少在公元170年之前,魏聪还是忠于朝廷的,他在169年春夏时间的迟缓是由于之前军队长途跋涉的疲惫以及对江陵水军的准备都需要足够时间,他们的证据就是江陵水军的陡然壮大。
按照史书的记载,在此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江陵的船坞都成为了帝国水师强大的代名词,谁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了整个长江水系;唯一一支能与其抗衡的唯有位于番禺的南海造船厂,那也是出自魏聪之手。
江陵。
“你们几个,把魏侯的这些图纸照老规矩抄录三份,一封送回番禺,一份存入随身图书馆,一份送交给作坊试造!你们两个,跟着我随魏侯去码头那边,盯着新船下水试航,看看有没有搞出差池来!”
“喏!”
相比起一年前,谢丙已经完全另一副模样,留着三缕短须,带着进贤冠,腰间挂着装着文具的革囊和尺刀,一副循吏模样。如今他已经是魏聪身边的记室,食禄六百石。
他的主要职责是管理魏聪的私人图书馆,里面保存着魏聪尽可能记录下来的技术资料:各种有用矿物的外表特征以及矿样、水力鼓风机、高炉,洗矿机、远程投石机、单桅纵帆船,四轮马车等等。这些技术资料上除了文字,还有大量示意图,可以说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当然,图书馆中的许多图纸都只是魏聪的记忆乃至设想,距离实现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需要工匠们用自己的工艺和经验将其落于实地。所以出身画匠的谢丙还承担了与工匠们沟通,协调的职责,有权力从魏聪的私人财库里申请资金来推进这些新技术项目的实现。
“魏侯,属下来迟了,还请恕罪!”谢丙气喘吁吁的带着两个手下赶到码头时,魏聪已经在船上了,他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出发吧!”
“喏!”船长应了一声,转身下令,随着绞盘的转动,沾满了河泥的铁锚从水下缓缓升起,“长乐”号在两条牵引船的拖曳下,缓慢的离开码头。于此同时,白色亚麻布的船帆沿着桅杆升起,在江风的吹拂下,膨胀起来,锋利的船首剖开水面,船只就好像拍打着双翼的飞鸟,在水面上滑行起来。
“长乐”号是江陵船坞出产的第一条双桅纵帆船,这种三角帆最早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相比起传统的方形帆,这种船帆可以利用伯努利定律产生气压差,使船只能以接近70度角迎风航行,实现逆风条件下曲线前进,而且三角帆通过桅杆纵向布置,其面积远远大于传统的方形帆,即便是在风力多变,较弱的沿海以及内陆地区,也可以借助风力航行。
阿拉伯人在发明了三角帆之后,很快就通过商人之手,传入东南亚地区,而魏聪在东南亚的商船上发现了这种船帆之后,立刻下令尝试在己方的船只上试用。但由于灵渠一带水道狭窄,吃水浅,所以像这种吃水深,航速更快的大型纵帆船无法通航。所以魏聪从交州带来的只有那些吃水浅较小的,平底船,这种新式船舶只能在江陵重新建造。
“快,真快呀!”
“你看那旗子,这船可是在逆风航行呀!逆风不用桨船还能跑,这难道是法术吗?”
“住口,魏侯可就站在那儿,你是什么意思?难道魏侯还是妖道不成?”
甲板上的荆州士人们已经完全被“长乐”号的惊人航速和逆风航行的能力给惊呆了,按说荆州人对于舟船并不陌生,但这种船只他们还是头一次见到。谢丙用眼角的余光不屑的扫视了一眼那些荆州土鳖们,上前一步对魏聪低声道:“主上,要不要您看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如果可以的话,船坞那边就开始全面动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