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朱明底色(七夕祝福刘招孙金虞姬)
京师西苑,仪天殿。
身材瘦削的方从哲跟在卢受身后,脚步着地往前跑动。
卢受边跑边催方从哲道:“阁老再快些,万岁爷等着看捷报呢。”
方从哲喘气不定,很快便支撑不住,上气不接下气道:“老夫刚从文华殿赶过来,谁知圣上到西苑了,茶···茶还没喝一口,又跟公公平跑过来,心跳得厉害。”
卢受见他样子,着急道:
“阁老,若是往日,咱家定给你备个轿子,今日非同寻常,昨日刘尚书(刘一璟)奏疏惹得圣上很是不悦,好不容易来了辽东捷报,咱家想着赶紧去冲冲喜。”
方从哲听到刘一璟,晃晃悠悠的身子立即站稳。
“圣上如何说的?召回矿监之事,阁臣从未和本官商议过,本官不知····”
卢受知道方从哲不粘锅属性,急道:
“方阁老放心,这回没人攀扯你,陛下差点让刘一璟气昏了,好在来了捷报,今日龙颜大悦,移驾西苑,来芭蕉园赏景。刚才还在问塘报到哪里了。”
一路说着,到了仪天殿暖阁。
暖阁东边,万历皇帝像一头生病的大象,微微喘息,四周摆着几个暖炉。
见方从哲进来,朱翊钧招手。
卢受上前,低声道:“陛下,方阁老从文华殿赶来,没乘轿子。”
老皇帝示意给方阁老上茶,方从哲来不及跪谢,抱着卢受递来的茶杯,一饮而尽。
朱翊钧问道:“辽东大捷,可是真的?”
方从哲将茶杯放下,缓缓道:
“回圣上,臣也是刚得到的消息。”
边说便从袍服中掏出份塘报,双手捧着递给皇帝。
卢受将塘报接过,转交给朱翊钧。
方从哲在旁低声细语道:
“陛下,奴酋首级在兵部,臣已找人查验过,是老奴不假。刚才来的匆忙,不及携带,辽东御史十月二十六日来了塘报,昨日亦有开原哨马来京师上报斩获,相互印证,想必是真的。稳妥起见,臣已派本部主事,前往沈阳查验军功。都察院亦派人去点验,这这几日便到了。”
万历接过卢受递来的老镜,颤巍巍戴上,对着塘报仔细查看。
卢受和方从哲安安静静的站在旁边,宫女上前给方首辅续杯,卢受伸手挥退。
暖阁内只剩君臣三人。
万历反复看了三遍,才将塘报放下,略显激动道:
“好,好,重创建奴,杀努尔哈赤,莽古尔泰、建奴覆灭不远。可惜没活捉龙虎将军。”
“李成梁没做到的事,他做到了,既已击败建奴,便让刘招孙一鼓作气,荡平赫图阿拉。”
方从哲没有搭话,卢受低声道:“万岁,开原军鏖战半年多,伤亡惨重,急需休整,建奴元气大伤,已不足为虑,只要徐徐图之便可。”
“徐徐图之?”
朱翊钧有些不悦。
卢受硬着头皮道:“目下最要紧的,还是尽快落实开原军功,抚恤战死将士,慰劳辽民,以振奋士气,以收取辽东民心,为我大明····”
万历冷冷道:“卢受,你收了刘招孙多少银子?”
卢受顿时噤若寒蝉,不再说话。
方从哲趁热打铁道:“为今之计,当派新任经略,赶赴辽东核实战功,再行赏赐不迟。辽东数十万人口,田地不计其数,春耕在即,农事不可荒废。内阁议论说,前者经略熊廷弼携百万辽饷出关,如今辽事既平,辽饷还剩余大半,正好可补贴京官今年欠银。”
朱翊钧听说还有百万银子可以回收,嘴角微微上扬。
想起要给开原军赏银,脸上的褶皱又起来了,他突然剧烈咳嗽,宫女连忙上前喂药。
朱翊钧推开宫女,挣扎道:“朕,时日不多了,太子暗弱,东林那帮人靠不住,不可给他留下个李成梁,先敲打敲打刘招孙。”
卢受还要说话,被老皇帝狠狠瞪了一眼。
方从哲不敢搭话。
“方爱卿,新任辽东经略,你以为,何人合适?”
方从哲看卢受一眼,昂头道:
“回圣上,年前内阁便已廷推,选中兵部侍郎袁应泰。”
“袁应泰?”万历努力回忆着。
方从哲继续道:“圣上,此人精敏强毅,素有干吏之名,派他去,足以堪当大任。”
“好,便让袁应泰早些去辽东,先把前任辽东经略的账算清楚,再行抚恤之事,听闻祖大寿和开原有隙……”
万历说完,挪动了一下肥胖不堪的身子,眼睛微微闭上。
卢受与方从哲互看一眼,面朝皇帝,缓缓退出。
方从哲刚走两步,忽然背后悠悠然道:
“卢受,把努尔哈赤的脑袋拿来,朕和龙虎将军好久没见,甚是想念。”
~~~~
孙思邈《千金方》果然不凡,三剂汤药下去,金虞姬便恢复血色。三天后,顽强的朝鲜丫头脱离危险,脉搏转稳,只是还没苏醒。
刘招孙是开原统帅,军政大事都等他决断,儿女私情只得先放一边。
又开始忙碌。
扩大地盘,稳定阵线,收拢残兵、数千后金俘虏,一堆事情都要解决。
满桂带走一千颗真夷首级,留下五百匹战马。
这样的交换,两边都不吃亏。
相比之下虎墩兔就很不靠谱,刘招孙被林丹汗坑了两次,对蒙古人算是彻底心灰意冷。
开原军忙着将浑河两岸的后金兵尸体拖到郊野掩埋。
倒不是因为什么恻隐之心,这么多尸体堆在河岸边,开春后腐烂,会引发大规模瘟疫。
沈炼从京师传回消息,朝廷任命的新任辽东经略袁应泰,已经在路上了,过些时日便要抵达辽东,他将代表朝廷对开原军进行封赏。
对开原的封赏抚恤,以及前任经略的辽饷去向,各方还在争论不休。
从给战兵的抚恤银到刘总兵的爵位封赏,内阁与言官各执一词。
黄立极刘一璟等人希望刘总兵再进一步,封个辽东总兵官甚至封侯,和祖大寿亲近的御史,则拼命弹劾开原军,还炮制出一份刘招孙十三大罪。
消息传回沈阳,康应乾等人立即炸开锅,骂奸人当道,谗害忠良,如此不顾将士民心,就不怕激起兵变。
老康巴不得兵变。
刘招孙表面气定神闲,实则早已怒火冲天。
从萨尔浒到现在,他处处受人排挤,处处遭人打压,如今立下如此大功,还是有人要害自己。
“熊经略开罪了不少御史言官,你和他走得近,所以遭受弹劾攻击,这是其一。”
康应乾分析得有理有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