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铁岭整编
作为丁碧老巢,铁岭商人大都参与了对建奴的走私贸易。
走私商品从粮食布匹到药材人参,几乎应有尽有。
刘招孙对此颇为震惊。
不过,如果他稍微熟悉建州发家史,就不会对辽东商户们的这波基本操作感到奇怪了。
建奴这些年在辽东掠夺的金银,堆积成山,用老铁的话来说,不差钱儿。
在高额利益驱动下,一些商人甚至高价收买工坊匠户,想方设法将开原新式火铳草图偷出来,卖给后金。
傻子都知道,这玩意儿有多值钱。
刘招孙向来厚待辽东商户,本以为能以德服人,没想到最后换来这样的结果。
“干脆把本官也卖给黄台吉!把我剁了,称一称有多少斤,能卖多少钱!”
众人鸦雀无声。
裴大虎低声道:“十三爷,还是赶紧派人追杀那几个逃跑的匠户才是,若是让鞑子得了·····”
不说倒好,听闻此言,平辽侯勃然大怒,拍着桌子怒吼:
“追?人都走了许久,上哪去追?!”
“传我将令,凡参与此次通奴者,连同贪墨官员,不论是谁,全部处死!”
当下,涉案战兵商户匠户皆被斩首,家眷被发配矿场做工。
共计八十七人被斩首,三百二十人遭到不同程度处罚。
铁岭北门,人头滚滚。
一位姓董的铳管匠户亦受牵连。
那董匠户本是东路军中的老人,此人早年追随刘綎,和裴大虎等人相识。
因其所负责的工坊铳炮图纸少了几张,与实际数目不对,便被章麻子逮拿,遭到严刑拷打。
“说!你收了鞑子多少银钱!”
“说!你还有哪些同伙!你们何时举事!”
老董不堪酷刑,屈打成招,供述收了黄台吉五十两银子,计划与城外的弟弟汇合,投奔建州····
次日,董匠户被处死。
而那位住在铁岭城外的董匠户的弟弟,闻听风吹草动,索性裹了金银细软,连同兄长醉酒遗落在自家的火炮图纸,抛弃妻小,连夜往赫图阿拉逃去。
~~~~
刘招孙很清楚,随着地盘的扩大,鱼龙混杂,类似这样的乱象始终无法避免。
除非有一支新兴势力出现并制衡旧势力,除非进行制度上的调整,否则,所有努力都逃不出周期律。
只是,他能做什么呢?指望像网络小说中主角那样振臂一呼,给千万人洗脑?
现实不是小说,他生活在残酷的晚明现实中,这是一个天灾人祸吃人不吐骨头的年代。
指望一己之力改变四百年前的世界,不好意思,很难。
他不是千年一遇的图书管理员,不是开局一个碗称帝为朕的玄幻主角,没有系统里的白胡子老爷爷,甚至,他连家丁都没剩下几个。
从萨尔浒到现在,他能做的,只是带着一群人苟活。
现在,击退建奴,建功立业,蓦然回首,忽然发现,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对手在等自己。
接下来的路,便如大清宫的张真人所说,步履艰难。
刘招孙就像希腊神话中,注定将要用一生不停推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如誓言填平东海的精卫鸟,决心用一块块石子填满大海。
以一人之力对抗一个的利益群体,对抗整个世界。
屡败屡战,虽死犹荣。
~~~~~~~
刘招孙旧伤复发了,他要在铁岭休养几日,此案由康应乾继续审理。
老康在参将府衙门设了公堂,主持对涉事人员的审理。
所有伍长以上的军官全部在场,一个战兵把总、两个旗队长、三个民政官被指控侵吞一万两白银。
康应乾鼓励大家相互揭发,于是很快便有了重大收获。
那个姓钱的民政官不仅贪腐,而且还勾结丁碧麾下商铺,长期向后金走私粮食,两个月下来保守估计走私了一万石粮草。
更让人震惊的是,就在刘招孙他们离开铁岭的第三天,便有商人找到钱吏员,商谈合作事宜,在五百两银子见面礼的推动下,钱吏员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给建奴派来的商户供应粮食和火器····
接着,他用美色和银子将把总下水,俩人将赈济灾民的军粮,加价专卖给后金商人,捞了上万两银子。
卖粮食只是开始,更恐怖的事情还在后面。
裴大虎派人去铁岭武库清点时,发现囤积在武库中的火药和燧发枪数量也有不对·········
刘招孙很清楚黄太吉手下不缺工匠,他不敢再想下去。
老康听说此事后,气得差点吐血,眼看就要追随万历老皇帝早登极乐。
自己在前线与建奴浴血拼杀时,后方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硕鼠,不顾前线将士安危,以粮食和武器资敌。
惩治必须进行。
康应乾一声令下,所有涉事官员全部判斩立决,刘招孙约束部下不力,驭下无方,与部下同罪,亦斩首。
不过念其为三军统帅,开原不可一日无主,所以死罪暂免。
当着二十多个伍长的面,康应乾亲自斩去平辽侯一截长发,算是斩首,又打了二十军棍,并宣布罚没平辽侯两年俸禄。
其实平辽侯也没啥俸禄,他的俸禄,要么被朝廷拖欠,要么被填入军饷,发给了战兵。
他的生活与清教徒苦行僧无异。
不好美色,不贪银子,不爱美食,不爱田猎。
连冰霜冷艳的金虞姬都有追读小说的习惯,可是刘招孙,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打仗。
正所谓“辽东吴彦祖,打仗特靠谱”,绝非虚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