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孤和大汉五千万子民等着你们立功的消息

毫无意外的,这些数据最终还是被尽数公开在邸报上了。

太子亲自撰写文章,在邸报上代表天子、朝廷,向前线的子弟兵们致以诚挚问候,并号召各地的军士们能够向凉州前线的子弟兵们学习,为大汉、为百姓们继续奋勇作战,争当能打胜仗的好军士!

在文章的最后,太子以“孤和大汉五千万子民等着你们立功的消息”为结尾,令前线将士深受鼓舞。

“殿下,这子弟兵是?”

负责主导邸报编辑工作的陈琳略有些困惑,为何要唤这些军士为子弟兵?

刘辩半倚在玉凭几上,目光轻瞥陈琳,稍作停顿后,轻咳一声,解释道:“如今邸报只是初步在三河之地试运行,对于三河百姓而言三河良家子自然是他们的家乡子弟兵。”

“更何况孤是雒阳人,这些三河良家子怎么就不是孤的家乡子弟兵了?”

陈琳很想说后汉皇室的血统,难道不是传自世祖光武帝这个南阳人吗?

即便是追溯至太祖高皇帝,殿下你也是沛人。

但陈琳看着太子脸上挂着的盈盈笑意,他总觉得如果自己真的这么说了,可能会被太子殿下穿小鞋。

于是陈琳表示,殿下将这些三河良家子唤作“子弟兵”,也能增加军士们的认同感,鼓舞前方将士们的士气,这些正面积极的效用,不正是发行邸报的初衷吗!

随后,太子召见了此前平定泰山郡反贼的众将士,讨论了数日,太子与后将军、录尚书事卢植,司徒刘焉以及尚书台终于在封赏意见上达成了一致。

“卫将军朱苗勘定叛乱,封三户亭侯,食邑一千户;射声校尉黄忠破敌陷阵,勇猛非凡,拜为定乱中郎将,加封食邑五百户。”

“军司马张郃,智擒贼首,拜捕虏校尉,封大上造爵;军司马颜良,拜平虏校尉,封左庶长爵;军司马文丑,拜讨虏校尉,封左庶长爵。”

关于朱苗、黄忠、张郃、颜良与文丑等人的封赏,几乎没有什么异议,朱苗平定叛乱封个亭侯绝对不算滥封。

黄忠等武将也是以功受赏,若非张举这个反贼头目的含金量太低,张郃也许能因功受封关内侯。

但这种不自量力的蟊贼,刘辩连将张举拉去太庙举行献俘仪式的动力都没有,只是在雒阳中东门外将之车裂并族诛渔阳张氏。

真正令太子与几位重臣及尚书台争议多日的,是对临阵倒戈的胡毋高以及举义的泰山寇臧霸等人的处理意见。

刘焉是很反感胡毋高这种人,即便胡毋高面上说得天乱坠,什么忍辱负重委身侍贼,但都能当上三公九卿的老政治家们都不是傻子,这套说辞哪里能糊弄得了他们?

当年又不是没用过这种手段,从一个派系跳槽到另一个派系,你胡毋高这是班门弄斧了。

说白了,就是个从贼的小人眼见大事不妙,临阵倒戈以迎王师。

向来正直刚烈的尚书仆射羊续也同样支持刘焉的观点,厌恶叛汉逆贼的尚书令刘陶亦然,唯有卢植考虑到太子的意见选择了保持中立。

平心而论他也是赞同刘焉、刘陶和羊续的观点的,但太子却认为,值此并、凉二州正在闹叛乱之际,一个忍辱负重、委身侍贼的义士形象,实在是太有利于朝廷正面形象的宣传。

让天下人看看,不是我大汉失了人心,真正的义士们正在忍辱负重。

而我大汉对待义士皆赐予重赏!

胡毋高的关内侯爵位,不亚于用喇叭高呼“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

卢植能理解自家弟子的想法,就眼下局势的确不失为一手妙,但他始终担心日后有人会为了当官而从贼。

不过卢植也明白,这位即将登基为帝的弟子终归是人君,尽管他心里是持反对意见的,可若是决策层集体反对,太子的面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