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震惊之华氏 郑氏 王氏 讨董诸侯!
他还参与平定淮南三叛(毌丘俭、文钦、诸葛诞),在战事中出谋划策,为曹魏政权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战后,王基因功受封东武县侯,官职不断升迁,最终官至征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
其次是王颀。
他早年任曹魏玄菟太守,正始五年,随幽州刺史毌丘俭东征高句丽,追击位宫残部,跨越沃沮千余里,直抵肃慎氏南界,并刻石纪功,彰显中华威仪,巩固曹魏东北边疆,还巧妙借力夫馀国,获其物资支持。
正始八年,时任带方太守的他,派遣塞曹掾史张政赴倭调解冲突,稳定魏国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
景元四年,参与伐蜀之战,受邓艾调遣,直攻姜维营地,为魏灭蜀汉贡献力量。
在王基和王颀的带领下,东莱王氏打破了中等世家带着的瓶颈,成为高等世家大族。
不过此时时间还早。
不论是王基,还是王颀,都还未曾出世。
王氏真正做主的人,是此时的王氏家主,也就是王基的父亲王豹,和王基的叔父王翁。
王豹同样收到了季秋出兵青州,占据齐郡和乐安郡的消息。
于是同弟弟王翁商议对策。
“没想到这季秋竟是如此厉害,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拿下了齐郡和乐安郡。
齐郡田氏,乐安孙氏,这可都是传承了近千年的家族哇。
其中,齐郡田氏是昔日的齐国王族,乐安孙氏更是兵圣的后人。
连他们都竟然都挡不住季秋,那这青州境内,还有何人能够与季秋对抗?”王豹胆战心惊道。
因为家族底蕴浅薄,所以东莱王氏,在青州各郡中等世家大族中,一向是敬佩末座,分外低调。
从来都是看其他世家大族的眼色行事。
如今眼瞅着连在青州各郡中等世家中排名前列的齐郡田氏和乐安孙氏,都被这般摧枯拉朽的给干掉了。
他们顿时就失了方寸,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王翁同样是紧锁眉头,沉吟良久方道:“兄长莫慌,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便是慌也无用。
好在那季秋离我们尚远,在我们前面还有北海国挡着呢。
以我之见,兄长不如派人去给那季秋送上重礼,与之较好。
若他就此止步,无心继续扩张势力,那从此便是取代了齐郡田氏和乐安孙氏的青州第一势力。
我们东莱王氏与之较好,自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倘若他野心极大,还要进一步扩张势力。
那必然是要先跟北海国以及北海孔氏发生冲突。
北海孔氏可是儒圣家族,岂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动的?
只怕是要让着季秋给碰一鼻子灰儿了!”
“可万一,他若是真的拿下了北海孔氏呢?”王豹问道。
王翁苦笑道:“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倘若季秋真的拿下了北海孔氏,那他的实力便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此时我们东莱王氏除了一个降字,还能有其他保全宗庙的方法吗?
这也是我让兄长此时去交好季秋的缘故。
倘若真的到了那一天,那有今日这份香火情,咱们也能多些余地!”
“二弟真乃大才也!好,我这就安排人,携带重礼,去拜见季使君!”王豹大声说道。
酸枣大营。
前来会盟的十八位诸侯,已经尽数到齐了。
为首者,正是联盟盟主,袁绍!
而此时,想来沉稳的袁绍,手捧后方寄来的书信,却是满脸的不可思议之色。
“季秋竟然打通了青州通道,出兵青州,打败了齐郡田氏和乐安孙氏,拿下了齐郡和乐安郡?”
“这这么可能?”
“他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实力!”
在天下诸侯中,袁绍算是对季秋了解比较多的。
因为先前的恩怨,即便是在袁隗联络四洲世家大族,封锁泰山郡后,他依然没有放松对季秋的关注。
泰山郡中那些间谍卧底,多一半都是他派过去的。
所以他知道,被封锁了整整一年的季秋,并没有外人想象中的那么虚弱。
可是就算知道季秋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弱,却也没想到他居然会有这么强啊!
封锁青州通道的,可是臧洪带领的三万田氏私军啊。
他们据险而守,战力不凡,便是十万强军也难以击败他们。
那季秋何德何能,竟能一战全歼他们?
至于拿下齐郡田氏和乐安孙氏,就更加不简单了。
齐郡田氏是齐国王族后裔,乐安孙氏更是兵圣孙武后裔。
都是传承了近千年的古老家族,家族底蕴深厚,便是袁氏都不好说能够轻易击败他们。
而季秋居然就这么把他们干掉了?
这季秋到底已经成长到了什么地步!
站在袁绍身后的袁术,同样是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他却是想到,就在数日前,联军收到董卓任命季秋为兖州牧的消息后,他还满不在乎的说:“季秋根本不足为虑,他们完全可以进军洛阳,与董卓全力一战!”
倘若联军真的按照他的要求,全力向洛阳方向进攻。
那以这季秋此时展现出来的实力,一旦在联军后方发起攻击,还联军还有存在的可能吗?
当然,他这么想,并不是担心联军未来,朝廷大局,讨董大业。
他完全是为他自己担心。
毕竟如今他可是就在联军之中啊。
他的所有部队,也全都在联军之中。
若是联军大败,那他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军队损失,还有死在军中的可能。
这如何能够不惊?
一想到这里,他不由狠狠地瞪了豫州刺史孔伷和河内太守王匡。
这两个废物,明明给他们安排的任务,是封锁泰山郡的豫州通道和兖州通道。
他们却不尽忠职守,反而是跑来参加讨董联盟,博取名望,真是不当人子!
倘若他们能够留在当地,继续封锁豫州通道和兖州通道,联军哪里还需要这种担心?
心中说这话的袁术,却是丝毫没有想到,若轮放下正事,博取名望,这联军之中,他和袁绍才是首当其充,做的最过分的两个人。
只是自古以来,很多事便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上位者指责的从来都是别人问题,哪有反思自己,给自己搞精神内耗的?
当然,袁术虽是心中不满,但却没有直接说出来。
他毕竟还是有点脑子,更重要的是王匡和孔伷也各有身份,不是他能随便指责的。
所以只能将这番话憋在心里了。
“本初兄勿忧,其实我觉得这反而是件好事。”
正当袁绍和袁术心中各有算计,皆不说话的时候,一个低沉的声音,却打破了大帐内的平静。
说话的是个身材不算高,但却极为壮硕,满脸英雄之气的青年。
他便是发出讨董檄文,倡导建立讨董联盟的讨董联盟的副盟主,曹操!
曹操并不是第一次听说季秋的名字,毕竟在董卓进京之前,他也是混迹在洛阳官场上的。
所以对于季秋的发家史,以及他和袁氏为首的世家大族派系恩怨,了解的都比较深。
但与朝臣们大多敌视季秋的态度不同,他对季秋,却是颇有几分欣赏的。
认为季秋一个在洛阳城中毫无根基的边郡小族子弟,居然能在短短时间内爬上一郡太守的高位。
获得天子赏识,搞得袁氏这种顶级世家都灰头土脸。
着实是不一般!
“此人,真乃当时豪杰也,吾当效仿之!”曹操当时就在心中如此对自己说道。
当然,曹操的起点,肯定是要远远超出季秋的。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处境其实极为类似。
都是难以进入世家大族核心圈子的局外人。
季秋是边郡小族子弟,凡在内郡世家大族的眼中,就是从荒蛮之地跑过来跟他们抢食吃的叫子。
而曹操呢,他则是让世家大族们更为鄙视的阉竖子弟。
在世家大族眼中,他这等卑贱之人,无德无才,这辈子都不该有出头之日!
所以季秋的发家史,对曹操来说,还真是颇有借鉴意义。
季秋能踩着世家大族上位,或许曹操也可以走这条路!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
而就此时来说,曹操虽然欣赏季秋,却完全不影响他防范和打压季秋。
毕竟,此时他是完全站在世家大族阵营中的。
所以,在董卓任命季秋为兖州牧的消息传来后,他是第一时间提出联军要防范季秋偷袭的建议的。
当时还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经过一年封锁的季秋,根本就没有偷袭联军的能力。
但如今看来,这个建议却是很有先见之明了。
虽然季秋并没有偷袭联军,但那只是他没有这么做,而不是他无法这么做!
不过此时收到季秋占据齐郡和乐安郡的消息后,在讨董联盟的绝大多数诸侯,都认为此时必须加强联军大营防御,防范季秋派兵前来偷袭的时候。
他却觉得,此时才是真的可以放开手脚,全心全意与董卓大战,而没必要担心季秋就前来偷袭的时候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