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趋势
创新真的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颜辉自己都没想到,一个月的时间,他的收入就有了近3000块钱,虽然说这里面有了大概400元左右的成本支出,但这样的“产出比”,已经近乎“暴利”了。
这期间,因为赚钱速度够快,颜辉根本不会和大凯等人产生冲突,能躲开就躲开,哪怕有时甚遇上,颜辉甚至会给大凯递烟。
大凯这个人一没什么太大的格局,二不是那种好勇斗狠的人,只要有点小便宜他便很容易满足,这点颜辉是清楚的。现在颜辉既然这么赚钱,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浪费时间,倒也符合了上学时老师所说的“时间就是金钱”的道理。
虽然说若是真的动手打架,颜辉打两个大凯也不在话下,但是后面的麻烦必然不断。背井离乡,为的从来就是谋生、发展,而非争强斗胜,甚至结仇。
说白了,为了眼下这点利益去起一些冲突,没有“性价比”。
颜辉背着一个小包,整个人的气质和状态似乎都产生了变化,尽管身躯依然单薄,但人的骨子里只要多了自信和希望,走路的步伐仿佛都多带了一丝风声。
一个月以来,他的包里好玩意越来越多。回弹仪、放大镜、弹簧秤、探针、敲击锤除了用来“送礼”的火柴、短皮尺之外,颜辉还准备了一些专业的工具。
跟客户谈的时候,只要亮出来探针、回弹仪这些专业设备,客户就立刻能对他增强三分的信任,毕竟专业的“包装”在任何一个市场都很重要,也很必要。
颜辉很清楚,既然他眼下锚定的客户都是新客户,那没有什么能比展现自己专业性更重要的了,再加上他对市场价格的足够熟悉,甚至一度会有合作过的客户介绍新的客户。
闽南有句俗语:“不要在盘子里抢鱼吃,而应该去海里打鱼吃”。从二哥那边离开之后,颜辉“失业”了,市场里也有了大凯们这些竞争者,所以颜辉如果不想在盘子里抢,就只能去海里打。他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分析,最终把自己的“商业模式”开发成了当下的样子。从某种意义讲,这是颜辉人生的一次创新。
如果还在二哥那当领班,如果没有大凯们横插一腿,颜辉大概还在之前熟悉的模式里循环、“躺平”,甚至期待着某一天能够“躺赢”。这一个月,颜辉第一次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第一次靠自己的思考分析取得了一次“跨越”,此时此刻,颜辉已经不仅仅是个中间人,更像是一位专家。
他拿着探针往木头里面探入的时候,他稚嫩的脸庞挂上严肃的表情,就连木材店的老板都有些懵,因为店老板可能都不了解这个。
颜辉要不是接触过木材行业的全流程,要不是那时时刻刻的学习记录,他也不可能懂。
这是颜辉在这个“领域”护城河,像大凯这种拉板车的,很难懂。
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辉的沟通技术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娴熟,递烟这个事,很快地被宋致远和老宋学了过去,甚至连大凯都开始学。
但颜辉一点都不担心,他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面,并且还在不断努力奔跑。
7月中旬的一天,天气炎热,颜辉晚上在东门门口买了根冰棍,刚撕开包装准备开干的时候,抬头看到了从外面开车回来的四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