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马元义?”

倘若按照前世来看……

马元义,黄巾军渠帅,常往来雒阳,与中官禁军私通。

因唐周告密遭捕,被车裂于市,致张角仓促举义,天下遂乱。

……

自光武中兴之后,大汉历代天子,苦世家久矣。

世家之患何也?

兼并田土,隐报赋役,垄断仕进,割据州郡,干政乱朝……

刘宏即位之后。

诛清窦氏,再兴党锢,以宦制士,行三互法,置立新学……

更欲……

“破而后立,方得太平?”

思绪缠绵间,曹操起身,负手立于轩窗之下。

恍惚于苍茫暮色之中,不禁长叹。

刘宏并非无能之辈,以弱龄掌权,捭阖于朝堂之间。

大汉之倾颓不在刘宏一人,实乃大势所趋也。

他死之后,乱世才真正开启。

所谓昏庸无道……

史书之上不这么写,那他们这些诸侯岂不是就成了祸乱天下的千古罪人?

若太平之策得成,破桎梏而重塑纲纪……

大汉之命数,会有转机么?

罢了,想这作甚。

治大国,若烹小鲜,又岂能用此破釜沉舟之计?

只是可惜,这鞠躬尽瘁的刘方,连个名头都留不下来。

最终,史书上只能记载一个被车裂的“马元义”。

轻飘飘的一句“黄巾反贼”,又怎载得尽其中波谲云诡?

想他曹孟德半生征伐,裂土封王。

可终了,不也是困在了世家织就的罗网之中。

正如荀彧之死,不仅仅是因为道不同,更是他与世家之间矛盾激化的牺牲品。

……

曹操抚案静坐,沉思良久,两世之记忆渐渐汇集于一处。

“今为熹平三年?”

“若以建安二十五年来算,也就是四十六年前……”

他记得格外清晰,就是这一年,他被举为孝廉,之后便成了那雒阳北部尉。

然此刻,案头摆着一封从宫中传来的密函:

“雒阳北部尉曹操,曹腾之孙,曹嵩之子。”

“世家欲借其为刀,斩吾等羽翼。”

“当以蹇图为饵,既折此刀,亦儆世家。”

“蹇图虽乃蹇硕从父,但素性顽劣,动辄生事,屡酿事端。”

“然其贵戚之身,恰可执为要胁之柄……”

他指尖划过停在“雒阳北部尉曹操”几个字上。

在刘方的记忆中……

刚刚上任的雒阳北部尉“曹操”年轻气盛,总想着能有一番作为。

尤其是“曹操”常与世家子弟往来,又因宦官之后的出身耿耿于怀。

所以便成了世家眼中,可以利用的绝佳人选。

而化名为“马元义”的刘方,连日置酒高会,款待蹇图。

酒酣耳热之际,屡以言语相激,那些话语看似随意……

却是刘方在算计着如何借蹇图的人头,断了世家妄图操控“曹操”的念头。

也就是说,前世他棒杀蹇图一事,实则是宦者与世家的博弈。

若所记无误,今夜那年少轻狂的“曹操”,便会忍无可忍。

明日,雒阳北部尉不畏强权,棒杀小黄门蹇硕叔父蹇图之事,就会传遍整个雒阳。

曹操握着密函,正思忖间,忽有靴声急叩廊下。

他转身将密函掷入炭盆,霎时蜷曲成灰,火星于眸中升腾。

一侍从匆匆入内,行礼禀道:

“蹇图已醉,正欲纵马闯禁。”

“孤……吾已知晓,退下罢。”

曹操挥袖示意,待侍从离去,他握起案头佩剑。

火光摇曳间,年轻面容忽明忽暗,却掩不住眼底翻涌的锋芒。

不知这新生的“马元义”,与昔日的曹阿瞒相见会是怎个模样?

……

月色朦胧间。

但见一方士装束之人,身披星斗,大步跨出门去。

……

雒阳北部尉府衙前。

彩漆大棒分悬于大门两旁,青赤黄白黑五色赫然泛着冷光。

忽闻一声清喝划破夜幕:

“何人犯禁?”

声如出鞘之剑,惊飞檐角宿鸟。

“尉君,是蹇图……”

值夜小吏跌跌撞撞奔来,垂首不敢仰视:

“他……又在宵禁时分醉闯街口……”

尾音几近淹没在呵出的白气里。

雒阳为京畿重地,贵胄云集,豪强多有违禁。

这五色棒乃特意打造,专为震慑目无法纪之徒。

“蹇硕叔父又如何?”

只见一青衣少年飞身上马,棒身“当啷”一声磕在鞍桥上。

他抬手按住鞍前横木,目光扫过众人,声中尽是冷肃:

“今日便教雒阳贵胄知晓,这五色棒下,无有特权!”

青衣胯下一声长嘶,吏卒列阵声起。

马蹄声碎,火把如龙,一行人破开夜色,向着街口疾驰而去。

注:

1刘宏

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刘志无嗣而崩。

建宁元年(168年),刘宏继位,世称汉灵帝。

2曹腾

曹嵩养父,曹操祖父

侍奉四帝,拥立恒帝,封为费亭侯。

升任大长秋(秩二千石)。

于延熹二年(159年)去世。

3曹嵩

曹操生父。

灵帝初期,先后担任:

大鸿胪(掌管外交礼仪)。

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

4蹇(jiǎn)硕

长期担任小黄门。

西园八校尉时期,任上军校尉总管各军。

5蹇图

《曹瞒传》有记载此事。

《资治通鉴》引用其记载。

本处使用《品三国》中提及的“蹇图”一名。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