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生无暇皇甫嵩

刘方凭窗而立,双眼愈发清亮。

虽彻夜未寐,面色却不见疲态,反显前所未有的轻畅。

似是心头大石落地,又似两魂终得归一。

无论是原身刘方,还是前世曹操,终究是同类人。

生平皆不敢稍有懈怠,唯惧负了这乱世春秋。

蓦然回首。

看这镜中人儿不过双十年华,他不禁哑然失笑。

天可怜见,竟教垂垂老矣的曹孟德重获青葱岁月。

前世六十载病痛缠身的暮气,怎敌今朝十八载的勃勃生机?

他现在是大汉天子的皇叔,是太平道背后的操纵者。

是暗子遍布深宫朝堂,大汉十三州江湖的无冕之王。

是通晓未来的重生者,是经历了两世共计八十载风霜的一代枭雄。

便是当今圣上欲图之,又有何惧?

念及此,他忽而展颜,两世未曾有过的畅快笑意自眼角溢出,连那抹沧桑亦悄然褪去。

再揽镜自照时,只见少年眸中尽是锐意,哪还有半分老态?

……

案前微风轻拂,他执起狼毫,将这两日筹谋细细梳理。

不管之后会发生什么,现在的刘宏对他的所有筹谋,都还建立在兄弟情之上。

或者说,目前那还只是他作为一个天子本能的权衡之术。

说实话,他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至少现在没有。

刘宏是一个很好的挡箭牌,那个位置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束缚,无异于被困在牢狱中,有太多限制了。

趁着刘宏还可以信任他,他要去最大的利用皇权的便利。

刘宏这份衣带诏可和他儿子刘协的不一样。

案头黄绫上“代朕巡狩”四字赫然在目。

什么叫“代朕巡狩”?

巡狩本为天子亲行之礼,就像以前武帝南巡会稽、光武北狩中山……

吏治考察、民生安抚、军事整备,皆为巡狩范围之内。

而刘宏又是用六玺之一的“行玺”盖的印,这玺通常用来册封诸侯、遣使外邦。

尤其是此诏无文,任他口传天语。

就是说,他只要不在皇宫,所到之处便如圣上亲临。

便是拥兵自重,这诏也能做个名正言顺的由头。

多疑的毛病还是改不了,或许刘宏另有算计。

可凭如今的各种优势和这衣带诏,若是还闯不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

诚彼其娘之,令无恙乎?

不若早盥而寝之。

便是将来真要取了这皇位,又有何难?

至于得位正不正?他可一点不担心这个。

刘方篡的位,和他曹操有什么关系?

当然,这是开玩笑。

届时真若三兴炎汉,青史之上,哪个敢道他得位不正?

……

若单看这所思所想,刘方似换了个人。

可这蜕变看似瞬息,却难为外人道也。

说来玄妙,却又不过是一念之间。

所谓,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世间多少人,纵使读破万卷书、踏遍千山万水,终是困在迷雾里寻不见本心。

他重生于世,在引导少年曹操追逐“大汉征西将军”之梦时,也在这过程中寻得了与自己和解的契机。

他与年轻时自己的对话,恰似严父教导稚子。

可细究起来,仅是相似,却截然不同。

遥想前世,他将满腔抱负寄托于曹昂,盼其承继大志。

奈何宛城一战,白发人送黑发人。

曹丕心思过甚,曹植恃才傲物,曹彰多勇少智,最钟爱的曹冲却又早早夭折。

历经诸多磋磨,他终是悟透。

纵使血脉相连,儿孙自有其命途,他人终究无法替代自己完成夙愿。

昨夜张让一言,如洪钟震耳,似醍醐灌顶。

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独坐案前,彻夜未眠,往昔执念如蛛网般层层剥落。

待晨光初现,他立于铜镜前,忽觉枷锁尽碎。

或许可以借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此刻的心境。

“解开昔日旧枷锁,今日方知我是我。”

刘方很幸运,不仅仅是老天眷顾让他重生,也幸运在,他得以顿悟困他半生的迷津。

这份顿悟,既是对年少遗憾的弥补,亦是对当下新生的成全。

……

当刘方心中一片清明,再看往昔蒙尘的天地,竟觉得都焕作新颜。

晨风掠过窗棂,吹动他垂落的鬓发,指尖抚过案上未干的墨迹。

不由生出几分挥毫泼墨、指点江山的疏狂。

骨子里的暮气涤荡一空,年少意气涌上心头。

他嘴角勾起一丝弧度,翻起案头密函,目光落在封谞之前所呈的三封上。

“皇甫规将死”

“大破鲜卑”

“刘康欲封”

“巨鹿张角”

……

遥想前世皇甫规溘然长逝之时,他尚无名望,连前往吊唁的资格都不曾有。

皇甫规此人,弱冠之年就可率八百甲士击退羌军,之后半生都在守境安民。

更是一位文武全才,被尊为“关西大儒”,与张奂、段颎并称为“凉州三明”。

其家族安定皇甫氏,世代镇守西北边疆。

同为世家,却与汝南袁氏、弘农杨氏等经学世家大不相同。

经学世家子弟多研习《易》《尚书》等经典,以“累世经学”为根基。

比如,汝南袁氏世传孟氏《易》学,家族成员走“通经致仕”之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而皇甫氏则是凭借军功崛起,逐渐形成“世为边将,忠勇传家”的传统。

皇甫规有一侄儿,名为皇甫嵩。

这位刘方可是熟悉的很,前世他正是追随皇甫嵩征讨黄巾。

皇甫嵩乃镇压黄巾起义的首功之臣,以火攻之计,在长社借风势大破敌军,斩首数万。

转攻广宗时,鸡鸣时分冲入敌阵,斩杀张梁,还焚烧张角棺椁以震慑敌军。

此役斩获三万余人,逼得五万敌军投河而亡,一举瓦解黄巾主力。

凉州之乱,陈仓被围攻时,他力排董卓“速救”之议,坚守八十余日。

待叛军疲惫撤退,再率精兵追击,大破敌军,斩首万余。

所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