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欣感觉,自己简直变成了肉肉文里的女主!
昨晚的激烈场景,若是用文字详细描述一番,起码五千字~
“素雨,扶着我。”姚佳欣苦着脸吩咐,要是没人扶,她肯定站不稳!
好不容易回到永寿宫,饿得前胸贴背后的姚佳欣,穷凶极恶干掉了无数美食,然后正打算回内室睡个回笼觉,恢复一下体力。
没想到皇后身边的蕙纕姑姑来了。
姚佳欣只得打起精神接见。
蕙纕姑姑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教引姑姑,乃是打潜邸的时候就伺候皇后的旧人了,后来不肯出宫嫁人,便成了皇后身边的头号红人。
“奴才参见姚嫔娘娘!”蕙纕姑姑端端正正行了一礼,脸上带着敦和的微笑,“皇后娘娘昨日误会了小主,又听说小主受了惊吓,需要将养几日,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故而特意叫奴才送了些燕窝和阿胶来给小主补补身子。”
“还有这柄玉如意,是在佛前开光的,皇后娘娘也特意赐给您,希望能为小主您安神。”
呵,出手还真是大方,不消说那些成色一流的燕盏和上好的东阿阿胶,这柄玉如意可是上好的羊脂白玉,堪称价值连城。
“多谢皇后娘娘赏赐。”姚佳欣正乏累,实在不想跟皇后的人多费唇舌,“有劳姑姑走这一趟了。”
说着便示意素雨给赏赐。
素雨立刻塞了一枚十两的银锞子,微笑道:“蕙纕姑姑,我送您。”
蕙纕收了银子,脸色却有些僵,才说了两句话,便被“送客”,蕙纕还是第一次受到这种待遇呢,少不得心里窝了一口火。
因此一回到景仁宫,蕙纕姑姑便忍不住告状:“主子娘娘好心赏赐,那姚嫔竟很是不客气,三言两语便把奴才给撵出来了!简直是不把主子娘娘您放在眼里!”
皇后倒是没有生气,“只怕姚嫔已经怀疑到本宫头上了,她若是还能装得被毕恭毕敬,本宫反倒是要不安了。”
蕙纕有些不忿:“她如今还没封嫔,便如此倨傲,日后还指不定如何呢!”
皇后却笑了:“恃宠而骄吗?若真如此,本宫倒是该高兴了。”
蕙纕一愣,旋即明白了主子的意思,“是了,皇上最不喜欢恃宠而骄的女子,当年李氏就是因为这个才失宠的!”
皇后轻蔑地哼了一声,“得到皇上如斯信任偏袒,她自然会自高自大、不可一世。本宫就冷眼瞧着她如何失宠于皇上!”等姚佳氏失了宠,还不是任由她揉捏?眼下,皇上已经怀疑她了,还是暂且纵容了姚嫔一时吧。
皇后满脸冷意。
话说姚佳欣这头,不用每日早起请安,的确蛮爽的,但隔三差五就得被四爷陛下折腾得起不了床,姚佳欣痛并快乐。
在痛与快乐中,姚佳欣的册封吉日终于到来了。
雍正三年八月初五,黄道吉日。
她穿着奢华大气的朝服,乘坐着华美的嫔位级别肩舆,第一次走出了后宫范围,来到了前朝三大殿之一的保和殿……的偏殿。
保和殿正殿,乃是册封皇后和太子的地方,嫔妃受封皆在偏殿。
在这里还是额外解说一下避讳的问题的吧。一般情况下,同音不同字不需要避讳,皇帝的兄弟的字辈儿也一般不需要避讳。但也有例外状况——主要看在位皇帝的态度。雍正登基后,所有兄弟都改胤为允,十四爷胤祯比较悲催,即使“祯”同音不同字不也不行,直接给强行改成了“允禵”。如此可见,避讳在雍正朝从严。只有十三爷允祥在死后被特许恢复本名。
皇太极的确没有被避讳,主要原因这个名字满语,“皇太极”是音译成汉语的,因此翻译成其他同音字也完全可以,譬如皇台吉、黄太极都行——意思是穿黄衣服那小子。语种不同,就无所谓避讳了,而且清朝早起的确不怎么讲究避讳。福临的儿子还叫福全呢(裕亲王),爷俩名字取得跟哥俩似的。——这个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福临的名字也是满语的音译,另一个可能就是刚入关,福临不在乎避讳这回事。
真正开始避讳,貌似是从康熙帝玄烨而起,譬如历史人物李元霸——人家原本叫李玄霸的……南京玄武湖也曾因避讳康熙帝名讳,一度被改成了元武湖。还有纳兰成德也曾因避讳太子胤礽(原名保成)的名讳也改名纳兰性德(字容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