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著你这样子搞生產整顿,如果厂区、生產线改造完成后,还继续生產原有规格的蓄电池產品,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啊,”

罗智林没打算轻易放过萧良,继续问道,

“你是打算一步到位上新一代的蓄电池產品吗?”

“想是肯定这么想的,但新的產品生產线投资体量有点大,少说得一个亿起步,才对得起罗书记您帮著出这么大的力啊,”

萧良也有些头痛的说道,

“同时產品技术如何解决,是直接引进,还是实验室进行逆向破解,我还在犹豫当中。另一方面,倘若实验室拿出初步的破解技术成果,如何进行验证、完善,这些也都是难题。当然了,万事开头难,我们接下来要做的,除了蓄电池厂的生產团队底子要打好,科技公司的中试团队也要组建起来,爭取最短时间內能够发挥作用……”

“联合实验室要正式启用,需要时间吗?”罗智林问道。

“肯定的,”萧良说道,“扫描电镜、液相色谱仪等核心仪器设备,只能找岛津、安捷伦等海外设备厂商进口,採购周期少说要两三个月,实验室场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人员的招聘、培训,也都需要时间。”

“联合实验室一时间指望不了,工学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能逆向破解新一代的蓄电池技术?”罗智林不是很懂技术方面的事,禁不住问道。

“哦,我昨天拉钱工、孙教授他们討论到凌晨三点,发现初步破解新一代阀控蓄电池生產技术並不难。毕竟阀控蓄电池是欧美七十年代初就逐步发展成熟的技术了,甚至很多七八十年代问世的技术专利都已经过了保护期,可以直接拿来用,”

萧良大言不惭的说道,

“难的是后面的技术验证与完善,毕竟实验室拿出来的技术是粗糙的,也无法周全的考虑到生產能耗、工艺控制、原材料成本等一系列生產实践中才会遇到,却都要重视起来的问题。”

钱少斌有些困惑的看向萧良,昨天有谈到破解阀控蓄电池生產技术这事吗?

还有,到底是谁说破解阀控蓄电池生產技术不难的,我怎么完全没有印象?

钱少斌心里困惑归困惑,却也没有质疑萧良的话。

毕竟他专业是动力与热动力物理,对能源电化学的基础理论,与张叔毅、沈奕他们相比都要差好远。

昨夜后半程討论,他已经晕了,心想他可能漏听好些东西。

在场没有外人,萧良就详细谈了谈他预想的初步方案,也希望给罗智林更强烈的信心。

就蓄电池厂目前的规模,是搅不出什么浪来了,蓄电池厂放在船机厂这个大盘子里,仅占到百分之一二而已,但现在直接就上全新一代的阀控蓄电池也不现实。

直接从海外引进成熟的技术以及全新的生產线,投资体量太大了,一两亿甚至三五亿下去,也建不出多大的產能规模来。

阀控蓄电池国外已经成熟,国內也有个別厂商开始引进成套技术,利润空间没有想像中那么大,这迫使萧良要在低成本產能建设上下功夫。

还有就是目前生產部门的底子还没有打牢。

通过逆向工程,在实验室里將全新一代的阀控蓄电池技术破解出来,萧良亲自参与,哪怕工学院现有的实验室条件简陋一些,可能都不需要一个月。

其实这里面最关键的不是技术破解。

阀控蓄电池结构、產品技术以及涉及的原材料技术都不复杂。

难点在於阀控蓄电池从七十年初问世以来,技术是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其中有些技术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有些技术尚在专利保护期之內。

难点在於如何利用已经过保护期的技术以及绕过尚在保护期內的一些技术,破解出可以独立使用的完整生產技术来——对萧良来说是破解,对此时的蓄电池厂来说则是全新开发。

如果没有萧良,这项任务交给一支实力强劲的技术团队去做,一两年都未必能拿出成果。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不巧的是,萧良恰好比较熟悉前世国內一些蓄电池厂在这些方面所做的一些努力跟尝试。

当然,萧良就算以最快的速度,从实验室拿出原型產品来,也是粗糙简陋的,想要真正实现规模化量產,中间还需要进行工艺、工装、生產环境、结构、產品可靠性等一系列的验证。

產品技术方案可能需要经过反覆调整,才能最终拿出真正成熟的產品来。

这一步其实是萧良成立蜗巢科技接下来要重点做的事。

蓄电池厂这边,目前从现有的条件出发,对工艺流程进行彻底的摸底与梳理之后,然后对厂区及生產线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不过,萧良也没有想著去生產正被淘汰的第二代富液式蓄电池產品,而是想著先把蓄电池厂当中试线使用,集中力量对实验室开发的阀控蓄电池產品技术,进行验证与完善。

蜗巢科技单独建设一条验证、完善生產技术的中试线,投资並不算多大,萧良不至於捨不得掏这笔钱,甚至接下来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去建设中试基地。

不过,中试线的建设,包括选址、厂房车间建设、机械设备採购安装,招募更多的中试工程师、员工进行培训,都需要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