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淑芬最先找的就是平时老牛家比较亲近的,以及和自己聊得来的那些老娘们。
只要是油就没有不心动的,而且照著已经试验过的老牛家这么说,山柚油拌饭好吃的话,那顿顿不就能吃荤油了么。
特別是现在家里头有去修水库的,有点油垫肚子多好啊。
等下午要出发的时候,老幼妇孺围满了一圈。
谁到了地儿都得感慨一声,好多的山柚果啊。
而且果子成熟落地给太阳晒乾了,枕的都是落叶也不脏,直接掰拿果肉就行。
跟去的孩子也不少,也跟著捡果子,运气好的可以抢到箩筐。
大人手里头满了一喊『箩筐呢』小孩就拖著箩筐登登登的跑过来。
老牛家几个孩子依旧来了,拿箩筐拖著狗子跑,最后孩子和狗都挨打。
劳改农场的人好久都没瞧见那么多人,乐呵呵的揣著手看。
其他孩子只敢好奇,牛建国和大妞就带头跟人家说话,好给周围的小朋友做个示范。
一个下午就捡了三百多斤的山柚果子。
油坊隶属於社会生產队,也是一个公社管辖范围,凡是距离先锋队有点远。
海岛只能种春或者冬两季生,夏季种生空壳率高,和外地很不一样,所以每年需要榨油的时候就是五月份起生,上交完后分生的那一段时间。
可因为是季节性榨油,首先有油坊的生產队就得先紧著自己人,如果碰上公社组织社会主义大集,人家还要先紧著集市,周边生產队就排著队等著吧。
而且又是扎堆榨油,所以一个生產队顶多就给两三天时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可见平日里榨油並不轻鬆。
现在不是榨油的高峰期,油坊没什么人,都叫先锋生產队的包圆了。
炸几百斤的山柚油十块钱。
徐春娇绕著油坊转悠了一圈。
这个生產队有油坊是因为附近就近有一条水渠,油坊靠著水带动水轮,通过水轮的外力传动进行研磨,再靠人工衝压进行压榨。
至於那榨油的工具和流程,几乎就是靠人力了,生產设备是“笨桩”,即用一个大槓子,一头吊上石砣,以槓桿的力量挤压,特別尖端的现代化榨油设备没有。
还有些小媳妇感慨小时候就是这一套榨油的设备,现在都结婚生娃了还是没变。
谁都没把这场嘮嗑放心里头,特別是亮晶晶的山柚油一点点的萃出来,由少匯成多的时候,心里头就更放不下別的事了。
今天所有捡果子的人都分到了山柚油。
隔天晌午的时候,莫名其妙多了一支送饭的队伍。
本来打石场也就十几公里,对干惯了农活的人真不算什么,走到目的地都不带出汗的。
修水库是下大力气太累了不愿意回家,但留守的社员要是家里做点好吃的就跑一趟送过去,给家里人加加餐。
今天谁家几乎都是煮各种菜饭,拿山柚油来拌,吃著可香了,就想著给干活的人也送一些。
老牛家也在队伍里,主要是徐春娇找大侄子有事儿。
採石厂的人都在闷头干活,瞧见有一条送饭的队伍就抬起灰扑扑的脸看看是自家的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