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吃商品粮有粮油本和副食品供应,人家本里就有红的供应。
乡下地方虽然没有,但过年的红年糕一定得弄,所以还得百忙之中抽空进城,去自由市场买。
北方熬靠甜菜,但是海岛气候可以种植专门熬红的青皮甘蔗。
专门有投机倒把的人提前两个月存一批青皮甘蔗,到年末的时候熬红来卖。
厂有专门的机器,但小贩自个熬红都是把甘蔗像挫萝卜一样挫成甘蔗丝。
等甘蔗汁挤出来就得不离人的起火熬。
完全靠手工熬的红,十一二斤的甘蔗熬出来不到一斤,所以哪怕海岛就有厂,也种甘蔗,但一斤红在过年的自由市场还是得卖到一块多钱一斤。
老牛家妯娌三就是一起合伙买了一斤然后再分。
到集市还不是一次性就能把年货买齐全,肯定得跑好几趟,有时候倒不是买不著,而是自由市场的人乱开价,或者都寻思著多跑几趟,保不齐今天来时想买的东西就一家,那没得挑,说不定明天再来又有別人卖,能便宜几分钱都不枉费一通跑。
女人白天都是疯狂的备年货,做年货,晚上还得掌灯趁机把孩子们过年的衣服给做出来。
今年布票发得晚是一回事,买布肯定也不是一次买齐全又是另外一回事。
一年就这么一次布票,一件衣服穿起来肯定是两年打底,会持家的女人谁不是揣著布票上城里门市部去好几趟。
城里门市部卖布料的地儿都更大一点,三面墙都设置了柜檯。
中间留出一个长方形的透明玻璃柜,好让市民可以四面站著看布料。
布料全是放在木板上捲起来的。
过年了顏色和色也都不是很齐全,从浅到深排列著靠在后墙的木格里。
躺著木板上的布料也有,要是进来逛的能够得著,还得伸手摸两把。
虽然都是同一批布料,但每一回来看都能瞧出不一样来。
城里些人家有缝纫机,要么也有公家批准的裁缝铺子。
自由市场其实也有人帮忙做衣裳,大概是八毛钱,虽然缝纫机做的针脚確实好,但至少老牛家妯娌三都还是选择自己动手,不那冤枉钱。
又碰上了修水库,所以衣服都是挤空閒的时候加班加点的做。
老牛家分家后,三个当儿媳妇的今年都是头一回自己操持,凑在一起的时候还琢磨过老太太会不会插手。
结果老太太就没管过家里。
三个儿媳妇忙得灰头土脸,想尿尿都得忍著两次並一次去的时候,人每天照著三顿溜达,天气好出去溜达,天气不好在家溜达,有时候路过老牛家都不带进去瞧一眼的。
比起其他没分家还得遭老婆婆呼来喝去的其他当儿媳妇的比起来,老牛家妯娌三悄咪的鬆了口气。
姚红霞是里头最忙的一个。
男人能帮上的忙有限,她从水库停工以后又得上城里医院討说法,再加上家事一压身,每天一沾床铺累得手指头都不想动。
她就寻思著,老太太反正也没事干,是不是能帮帮她,比如备年货,打扫家里等等,好叫她全心全意的上城里头忙活。
人还跟两妯娌商量过看行不行。
黄水仙和秦淑芬眼神就跟见鬼了似的,但还是劝人別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