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妞那口音被自家小叔叔带偏得够够的,一副大碴子味的来了一句,“那必须滴~”
人心结解开了,小旋风一样的又跑,咋听来的咋的跟姚红霞说。
別说,姚红霞听得还挺舒心,这婆婆这次教育得没错。
快睡觉了人才回过味来:不对,那这钱也没拿到手啊。
人特意去了下地震棚,给两闺女盖好被子,摸了摸脚丫子看受冻不。
海岛早晚温差大,又给整个输液瓶倒了点热水叫孩子们捂著脚丫子,然后才悄咪咪的去翻大妞的书包。
老太太每天给的是钢鏰,她瞧见闺女存够了一毛钱拿去换毛票子,果然在孩子语文书里找著了,夹得都没一点褶皱。
姚红霞拿了钱又物归原样,这才回了屋。
隔天一早队上老热闹。
那外地司机兴冲冲的来拉咸鱼干,会计把算盘拨得啪啪响,忙著算帐,其他人忙著把东西搬到牛车上,等会直接运到公社教育站去。
徐水生本来想跟人谈谈烤鱼片的生意,只要不著急走,回头再来吃吃先锋生產队的小零嘴再谈价格。
人家司机想了想没一口回绝,但是要跟老太太谈,说:“我看那老同志实诚”
徐水生:“.....”
旁边路过的社员:“.....”
见到徐春娇时,司机前还客套的说老同志剪头髮了,看起来真有精气神啊,后一脚就要生產队弄个烤鱼片的定价。
单位採购科那都有预算,还有其他东西得买呢,至少得有个价格,他好跟单位匯报。
徐春娇最初打算看產量和需求再来定价,但人家说的也没错。
做吃食生意,成本乘三倍就是售价大体是不会出错的。
徐春娇打开百科馆查了好几处资料,挑了个比较简单的烤鱼片流程
“洗乾净,沥乾水分,得到鱼不滴水的程度”
“每公斤鱼肉片加五十克的,二十克的盐巴,十克的味精,醃到入味后去晾乾或者在炒勺上面烘乾”
“烘乾后的鱼肉片放在炉火上烤,木棒滚压到蓬鬆。”
原材料虽然是海里捞的,但要人工成本,而目前队上一个工分七毛钱左右。
人工成本还得算上到时候作坊的建设,至少得保证二十平方米的操作空间。
因为是纯手工製作,徐春娇都没有把固定资產折旧给算进去。
然后就是製作成本。
要票不难,號召队上社员出鸡蛋,给记工分,攒了鸡蛋就到商业局换票,然后去买就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