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在放远一点,老牛家那五个孩子也是个位数的年纪整出了三位数的气质。
甭管这徐老太到底教了孩子们啥,反正他现在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哪个孩子是公社小学的学生!
上午考试两个小时,下午两点才开始。
公社小学没食堂,所有不在本地的监考员都上老乡家里头吃派饭。
虽是吃商品粮,但只要是结了婚拖家带口的,早上吃稀饭咸鱼咸菜,中午吃咸鱼饃饃咸菜或者酱油泡饭,晚上吃麵条咸鱼咸菜都是常事。
桌子上能整点油辣子搭一搭就能吃得很香。
提供派饭的队员能拿生產队的补贴,李知青负责做的登记,提供派饭的社员年末有一定的原粮奖励。
虽然不多,但是去壳了以后煮一碗香喷喷的双蒸饭也是够的。
因为离公社小学近,再加上一些生產队穷得没法招待,他跟徐水生商量著大概也就接待十来个人。
管一天的派饭,来吃饭的一般压下一斤粮票,两毛钱。
驻队干部沈干部都在先锋生產队吃两年派饭了,钱和粮票都给得及时。
两边都能得东西,社员们想干得不得了,叨叨只要上家里头就给做鸡蛋,西红柿炒鸡蛋成不成!
谁家还出不起一两个鸡蛋了,另外的社员嚷嚷著西红柿炒鸡蛋谁都能做,那几个平日里做个西红柿炒鸡蛋都放蒜头的就別来凑热闹了。
老牛家倒是没有不爭不抢,他们家现在的生活水平倒是不用惦记那一点钱和粮票。
但因为牛进家探亲那会曾经大肆宣扬过原来西红柿炒鸡蛋放后特別好吃,叫习惯吃咸口的本地社员唏嘘不已,此时此刻虽然没有老牛家啥事,愣是有社员还得提一嘴放蒜放葱都好说,居然还有吃甜口的西红柿炒鸡蛋!
社员们不买帐,就连柳月梅都悄咪告诉丈夫派饭至少分一个名额到自己家里头。
乡下户口没有粮票供应,他们家又有在城里读书的孩子,粮票了金贵了。
本来孩子上两年初中就能升高中,前些日子又接到通知从明年秋季招生开始变成三年初中。
之前五年小学才变成六年,看来公家是打算延长上学时间了,保不齐以后还有初四初五初六啥的,或者高中改成三年制了,想想都可怕了!
平白无故多读一年书,多出去一份钱,就意味著晚一点能出来挣家用,这培养一个孩子也真是叫人操碎了心。
就因为这事儿,柳月梅老上火了,语气也跟著强硬,
“咱儿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半拉大的孩子吃垮老子,要不是平日里老太太接济咱们儿子好几回粮票,他在学校都要断顿了,你这当亲爸的別比你姑还不上心”
徐水生老烦了,冷不丁瞅见二十多號人溜溜达达的走进先锋先锋生產队,为首的是就是亲姑。
人赶紧奔上去问咋回事啊。
也不用徐春娇多说,已经有人提著裤腰带朝著新建好的厕所奔腾而去。
嚷著要分派饭的社员们眨巴眼看徐春娇。
徐老太最近因为多了个孙女上火呢,不闹腾不一定能拿得到名额,闹腾的一定拿不到。
刚才被闹得耳朵疼的徐水生看著乖巧排队的社员们,也是觉得陌生得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