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在娘家时是掌中宝,长大后顺利嫁入东宫。
虽嫁的不是心里那个人,但夫君是未来天子,祖母,婆婆皆是谢家人,对她极好。
时明熙需要谢家助力,加之上头有太后,皇后护著,他对谢氏自也不敢差了。
谢氏的人生算是极为顺遂的,唯一的一点不如意,便是时明熙的太子身份,註定他后院有不少女人。
那些女人大多敬重討好她这个太子妃,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唯有翰林秦学士家的千金。
竟敢在她面前显摆时明熙对她的宠爱。
她恨不能將秦氏杀之而后快,但彼时,太子正需要藉助秦学士树立在学子心中的威望。
动秦氏就会坏了时明熙的事,事关太子前程,谢氏不敢乱来,可心里总归是憋著气的,难免就会找时明熙的晦气。
就是这个时候,时明熙跟前的老太监德福安抚她,待秦学士彻底为时明熙所用后,再寻个由头处置了秦氏就是。
届时,秦家纵然怀疑什么,也只能继续为时明熙效力。
她忍了秦氏整整三月,在秦氏再次炫耀,时明熙夜里对她有多怜爱时,她借著一场风寒要了秦氏的命。
如德福所言,秦家没有追查秦氏的死,而是又送了一个庶女进东宫。
那庶女非但没有秦氏的囂张,反而对她这个太子妃低眉顺眼,事事敬著。
时明熙也默认了秦氏的死,甚至提都不曾提过。
用德福的话说,秦氏在时明熙眼里本就是个棋子。
秦学士已被拉拢,这棋子或功成身退,或弃掉,都已影响不了结果。
事后,她赏了德福,也藉此拉拢了德福,好从德福那里知晓一些时明熙的日常,以稳固她这个太子妃在时明熙心里的地位。
乌丹投降的消息传回京城,她从德福处得知。时明熙因担心卫清晏大捷归来,助长容王气焰而烦躁不安。
德福满脸都是对主子的担忧,“老奴真是心疼主子,不过是一枚棋子,哪里值得他伤神。”
是啊,卫清晏说得好听是將军,是臣子,实则不也是听从他们皇家的棋子么?
谢氏听了这话,好似醍醐灌顶,她想到了那个被他悄无声息处理的秦氏。
也想到了被秦氏膈应的那些日子,夜里的辗转难眠,卫清晏於太子,不就是秦氏於她么。
都是他们心头的刺,唯有拔了,夜里才能睡得安稳。
至於卫清晏对朝廷的作用,她想得简单,秦家能用一个庶女替代秦氏,维持秦家和东宫的关係。
那朝廷也能选出新的武將,顶替卫清晏,若运作得当,他们还能趁机推出自己的人。
十万护国军到手,谁还不会打仗呢。
在她看来,德福是时明熙的奴才,奴才的想法素来是跟著主子来的。
德福会说那些话,只怕是时明熙起了那心思,但一时下不定决心罢了。
那她便趁机做个贤能的妻,为夫君分忧解难。
是以,当时明熙同她絮叨自己的烦闷时,她便顺著他的意,说了句那就让他回不了京。
她不过是顺著时明熙的意,附和而已,至於时明熙要不要做,要怎么做,都是时明熙的决定。
与她干係並不大,是以,话出了口,她便將这事给丟在了脑后。
眼下被时明熙掐著脖子才一点点想起来,再忍著身上的疼痛一点点写出来。
时明熙看完谢氏写的,只当她是推卸责任,目眥欲裂,“我几时想过杀卫清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