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享誉大江南北(6000字)

飞云江浑浊的水流撞击著新建成的货运码头驳岸。

两艘刷著蓝漆、略显陈旧的驳船正稳稳停靠在刚刚铺上青石板的泊位上,卸货的跳板搭在船舷,上面人影幢幢。

胡青山站在码头高处,手里捏著个磨得发亮的铜菸嘴,眯眼看著工人们喊著號子,从船舱里扛出一箱箱用草绳綑扎结实的货物。

货箱沉重,但工人们脚步轻快,脸上带著笑。

这一批拉回来,大家的分成都不会少。

自从加入了水运队后,赚的比之前拉货多的多。

胡青山脸上也带著满意的笑。

自从他爹从里面出来后,他就离开了自家爹的运输队,专门负责陈光明这边的货。

事实证明背靠著批发市场和大量供销点,生意可比他爹的运输队还要强,现在已经是镇上最大的运输队。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他爹刚出来都惊讶不已。

现在正常的做货运,竟然比做倒卖生意还赚钱!

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旁边刚建起的简易调度室里,另一个从胡四爷运输队出来负责运输任务的负责人正对著电话筒大声报著到港的货单编號和品类名称,有条不紊的指挥著。

“对,平阳过来的塑编袋,五百捆——”

“登记下,3號船有批温州过来的零碎,小五金件.”他目光扫过刚递上来的舱单清单,声音顿了一下,“电器!对,电器!手电筒两箱,电筒电池六箱,拉线开关一箱,登记全了!”

不远处,陈光明披著件深蓝的工装外套,陪著曹主任巡视这初见规模的码头。

脚下青石板铺成的简易货场坚实平整,向江边延伸出百余米,足够同时停泊四五条中等吨位的机帆船。

几排崭新的皮带输送机正由工人安装调试,发出嘎嘎的磨合声。

“不容易啊,光明。”曹主任跺了跺脚下的石板,看著工人们井然有序的操作,“当初你指著这片烂滩涂说要建码头,我这心里是真没底,瞧瞧现在,雏形有了,水运队也有了架子,这洪流算是让你引上岸了。”

陈光明脸上带著笑意,目光锐利地扫视著卸下的新货,这些全都是菜头哥运回来的电器。

“万事开头难,多亏曹主任你批地跑政策,帮了大忙,水路通了,咱马屿的货能更快流出去,外面的新鲜东西也就能更顺畅地淌进来。“

曹主任顺著他的目光看去,感慨道:“可不是嘛,你这市场越弄越活泛,小商品百货还没热乎透,电器的影子就冒头了,老百姓日子要亮堂,这东西少不了。”

“市场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填补的。”陈光明点点头。

此刻,批发市场的中心区域,又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与服装区的规整和小商品区的琳琅烟火气相比,刚搭起一片巨大蓝色彩钢棚顶的区域显得有些空荡,却最是引人注目。

棚顶下方,水泥地坪是新浇筑的,尚未乾透的地方还散发著潮气。

一排排高过人头的铁货架已经立好,汪师兄正叉著腰站在棚架边缘,指挥著几个学徒模样的青年在架子上钉牌子。

“这边,这边区域,標牌给我写清楚,写大点!”汪师兄的声音有些沙哑,“电器区-a排,生活小家电,b排,五金电器件,c排预留,牌子钉结实了,不能掉下来砸到人!”

一个学徒挠著头问:“汪经理,这小家电、五金电器件都有啥啊?咱这架子还空著呢——”

话没说完,就被汪师兄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叫你贴你就贴,陈老板让贴啥就是啥,架子空了,货不是马上就到吗?江边的船正卸著呢,还有张有財联繫的那批货,下午准到,赶紧干活!”

汪师兄转过身,望著这片巨大的预留地,长长吐了口气。

这一次陈光明和菜头哥合作卖电器,这一块已经全权交给他了,看著眼前的货架,他也感慨万分。

现在的批发市场,卖的东西真的比百货商店全太多了,镇上的百货商店现在都快处干倒闭边缘了。

“汪经理,还是老板的脑袋瓜子转得快,老百姓的手要解放,眼睛要亮堂,耳朵要听响,这些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其他知道接下去要卖电器的人也都在感慨著。

汪师兄嘴角忍不住翘了翘。

当然,他也知道这里面还有菜头哥的功劳。

乐清那边远,他其实也想过跑一趟,但是真的太忙了,一直没有时间,也没有找到这些货的门路。

没想到被菜头哥办成了。

“这傢伙有点厉害。”汪师兄嘟囔一句,对手下的伙计喊道:“愣著干什么?货单来了,等货车一到,立刻清点上架,价格標籤呢?按批发价算清楚给我过目!”

两辆满载的拖拉机轰隆隆开到电器专区边缘。

菜头哥从第一辆车的驾驶室跳下来,满头是汗,脸上却是志得意满的笑容。

“王经理,货来了,瞧瞧,紧俏货!”菜头哥大步流星走过来,扯著嗓子喊,“现在电东西可不好弄,我这可是拼了老脸,把几个老关係的家底都给你刮来了,够意思吧?”

汪师兄带著人迅速核对清单点数。

当看到还有贴著“上海製造”標籤的微型电烙铁和一小盒电烙铁头时,汪师兄眼睛都直了:“这——这东西你也有路子?“

“嘿嘿。”菜头哥神秘一笑,压低声音,“我一个兄弟在那边五金站,匀了点库存.不多,但撑撑场面没问题,价码嘛,按咱说好的,说好了啊,电器专区,给我留一个最好的!”

“少不了你的!”汪师兄锤了他胸口一下,心情大好。

这批货品项虽不算极其丰富,但胜在实用,种类也超出预期。

货被迅速抬上铁货架,一样样摆放整齐。

价格標籤是用硬卡纸裁成,汪师兄亲笔写上批发价,他熟稔地运用著在百货站的经验,定价比供销社牌价低了近三成!

崭新的电器商品摆上空置已久的货架,瞬间吸引了无数游走在市场里的目光。

尤其是那些灯泡手电筒,在光线偏暗的彩钢棚下,本身就带点新奇的光晕。

一个刚进了批塑编袋准备离开的平阳商贩看到標牌电器专区,好奇地凑过来,拿起一个铁皮手电筒掂量了几下,又按了按开关,里面的小灯泡亮起微弱的光。

“汪经理,这玩意儿咋批?”

“铁皮三节装,单支批发价两块二!一次拿十支,两块!电池单对三毛,整箱拿十四块五!“汪师兄报价道。

“嚯,比供销社便宜五毛!”商贩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掏出皱巴巴的钞票,“先来二十支手电筒,电池——拿两箱一號的!”

开张了!

而且是个单笔不小的生意!

汪师兄精神大振,亲自带著人点货开票。

第一个顾客像一块投入水中的石头,涟漪迅速扩散开来。

正在市场另一端盘货的一个货郎听到动静风风火火跑过来,看到货架上摆著的电器,兴奋得直搓手:“这东西在码头工地是硬通货啊,水手夜工、仓库清点,离了它晚上都抓瞎,给我留——不,我现在就要。“

“手电筒五十支,电池一號二號各十箱,拉线开关先来一百个!”他带来的几个小伙计立刻动手搬货。

小商品区的菜头哥远远看著自己带来的货这么快被消化,嘴巴咧得更大了,盘算著得赶紧去催第二批货。

陈光明这个批发市场確实办的好。

他第一时间来找陈光明合作,真的是做对了。

说起来还是他占了大便宜。

接下去几天,他又跑去了乐清那边进货。

“乐清那边几个搞小五金配件的家庭工场都被我跑遍了,谈妥了长期包销,瞧,这批是打头阵的胶柄螺丝刀五百把,羊锤三百把,捲尺两百个,还有这些.”

他指著一小箱一小箱的零部件,“这些都是专门搞来的,插座面板、线、保险丝都是农村实用的小玩意,价格压到了底,只比材料费高两成,关键他们说能做更多样式,要啥给啥!“菜头哥跟陈光明介绍著。

陈光明仔细检查著这些带著作坊粗糙气息的新玩意,满意地点头:“好,老规矩,质优价廉是根本,登记好后,就能全部上架电器专区了。”

隨著菜头哥採购的这批更专业化的五金电器件加入,电器专区的货架迅速丰满起来。

灯光下,崭新的铁皮手电筒、成捆包装的电池、亮闪闪的灯泡、黑褐色的瓷底开关面板、一圈圈各种规格的线再加上菜头哥不断补充进来的货品,一个品类虽然尚不算极致丰富,但绝对能满足初步需求。

市场的功能分区变得更加清晰。

服装区色彩鲜明,人流如织。

小商品区货品繁杂,烟火气最浓。

而新生的电器专区则带著一种工业和现代的气息,货架上的金属器件和玻璃灯泡闪烁著冷静而实用的光芒,同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询价者和提货者。

消息像长了翅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