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托孤
第126章 托孤
在接下来的七年里,袁恪与自己的父亲萧绎联手,在荆、湘二州整治吏治、发展生产,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为了掩人耳目,与在寿阳时如出一辙,袁恪也借着修葺佛寺的名义招揽青壮,组建了一支多达数千人的僧兵队伍。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太清八年。
这一年,皇帝萧衍已经九十岁了。
袁恪正在后园中练剑,忽然听见卫兵前来报信,说是从建康发来的诏书到了。他急忙收拾停当,换上正装,出门相迎,但这封跨越了大半个梁国的诏书只有短短一行字:
“速回京。”
虽然心中不解,但是袁恪还是先与来使客套了一阵子,并且按照一贯的惯例给了他双倍的好处。
“皇祖父他近来可好?”袁恪关心地问道。
“皇上他身子骨还硬朗着呐!”使臣顺从地说道,“只是……只是偶尔有时候,会精神亢奋,一连好几个时辰才能缓和下来。”
使臣的前半句话,是正经的寒暄,而他的后半句话,就是那十两黄金的回报了。
辞别了使臣,袁恪赶紧把王伟叫来议事。他的主要疑问在于,这一趟建康之行是吉是凶。
王伟叹了口气,说道:“皇上……怕是快不行了。”
“什么?”袁恪惊讶道,“可是使臣说皇上经常精神亢奋,不像大限将至的样子啊?”
“这叫回光返照。”王伟脸上露出惋惜的神色,“皇上也是个九十岁的老人了,这次叫大王回去,八成就是为了布置身后事,所以大王非回去不可。”
“去了会不会就回不来了?”袁恪问道,“萧纲是太子,要是他想趁机铲除隐患,这是最好的机会。”
“不会,不会!”王伟笑着摆摆手,“萧纲虽然是太子,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服众,所以只会对大王威逼利诱,而不会铲除大王。另外,我听说临贺王萧正德久怀异心,正在与萧纲明争暗斗,这个时候,萧纲巴不得大王能帮他铲除了萧正德,大王就等着加官进爵吧!”
有了王伟的安抚,袁恪放心地启程前往了建康。
当他到达建康的时候,年满九十岁的萧衍已经卧病在床,无法行动了。他看着走进门来的袁恪,眼神猛地亮了一下,努努嘴示意在旁边侍候的众人退下,把袁恪召到了身边。
“你知不知道,我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萧衍问道。
“这个……”袁恪略一思索,试探性地问道,“皇祖父是不是后悔没有对鲜卑用兵,收复故土?”
“不……”萧衍艰难地说道,“无论是元氏,还是如今的高氏和宇文氏,都不是咱们一口能吞掉的,这种三方鼎立的局势估计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立太子立得太早……”
袁恪被他这句话惊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轻呼道:“祖父,太子就在殿外,请不要说这样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