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在电脑前气得几乎要跳脚,手指哆唆。
“蠢货!一帮没脑子的蠢货!老子好不容易借着‘假唱’这事把风浪掀起来,他们倒好,直接一篇狗屁文章把路给堵死了!这下还怎么玩?”
正常来说,奥运赛事正酣,全民的热情高涨,关注金牌榜和运动健儿的飒爽英姿,肯定是开心的。
但作为公殖,张明远就见不得老百姓高兴。
他精心策划的谣言攻势,眼看就要在奥运主旋律下撕开一道口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节奏全乱。
沈善登那篇仿着《意林》口吻写的文章,经过马有德精准的渠道投放,如同热油里滴水,瞬间炸开了锅。
还没多少钱,找几个媒体人转一下。
然后,就被偏好这种外向性的公殖欣喜若狂带火了。
超级碗的故事,对冲奥运会,还不是直接冲,完美!
公殖就觉得这马屁拍得清新脱俗,舔得境界高远,好这一口粪坑的味道。
可这火一旦烧起来,就由不得他们控制了。
回过头来,简直要气死。
张明远如此,其他公殖也好不到哪里去。
宋词起初看到几位平时声气相通的朋友转了这篇文章,觉得立意新颖。
似乎是在赞颂某种普世的合作精神,也没细品,顺手就跟着转发了。
还附上了几句似是而非的点评,让这边不要沉迷奥运会的宏大叙事,奥运冠军的个人主义,多多反思。
等到文章彻底火出圈,引发巨大争议,他才后知后觉。
顿时,人就不好了。
承认文章的说法,自己揪住林妙可一个小姑娘不放,就显得无比狭隘和猥琐。
可不承认吧,话是自己说出去的,朋友也还是牵连在内。
两头堵。
一时之间,舆论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网络上,虽然还有些零星的、不顾一切的账号在带节奏,但失去了这些公殖,和一小撮媒体的推波助澜。
这点噪音很快就被奥运会的主流声浪淹没了。
更多的普通网友开始回过神来。
“仔细一想,对啊,奥运会这种百年盛事,确保万无一失不是最基本的吗?”
“两个小姑娘,一个展现形象,一个贡献天籁之音,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这不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吗?”
舆论风向开始逆转。
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发声,反对网暴两个才十岁的孩子。
指出这不仅伤害了林妙可,对幕后的杨沛宜同样是一种困扰。
很多人赞扬这种安排的人也敢于表达了,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智慧。
呼吁拒绝网络暴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声音逐渐成为了主流。
就在这片嘈杂渐息之际,老胡登场了。
他瞅准时机,在自己主编的报纸上发了一篇评论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