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三爷的大片战略,托举《太阳》后亏的底掉的于东,最近还和上市受阻的华易达成了战略合作.

其实陆钏并没有那么心甘情愿,话半真半假。

沈善登的支持是有代价的,那种无处不在的控制力,最终剪辑权的隐性掌控,让陆钏既依赖又憋屈。

但是如今沈善登势大,《南京》上映前,陆钏暂时忍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

谭洪提醒道:“《南京》这个题材,你我都知道,是‘重点类型重点题材’,恐怕不会很容易过审。”

一提到审查,陆钏刚才那点硬气瞬间泄了一半。

“重点类型重点题材”这七个字,像大山压下来。

这意味着他的片子不像普通电影过一两个部门就行,得面对五六个部门的轮番“审阅”,那流程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谭洪看他这样子,试探着说:“要不,在制片人或艺术总监的位置上,把沈善登的名字挂得再醒目一点?他现在是票房金字招牌,两次破纪录,上面也得给几分面子。有他扛着,有些尺度说不定就能松一松。”

这话戳到了陆钏的肺管子。

他当场疯狂哈气,炸了毛,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这是我的电影!《南京!南京!》!我陆钏的电影!挂他的名字算怎么回事?功劳都是他的吗?”

谭洪见他反应这么大,有点无奈,多少项目想挂还挂不上呢。

“我就是这么一说,你别激动。既然你坚持,那就按流程报上去吧。”

然而,让谭洪和陆钏都大跌眼镜的是,《南京!南京!》的过审程序,竟然比想象中顺利得多。

也许是因为前期立项已经折腾了太久,各个相关部门对这个项目早已“脸熟”,心里都有了底。

审看会上,气氛并没有预想中那么剑拔弩张。

有些领导看完片子,还给陆钏发了短信,表示“出乎意料”、“很有深度”。

甚至有位领导特意问陆钏,关于主角角川最后从“自杀”改为“拿起摄影机拍电影”的结局设计,是怎么考虑的。

陆钏一看有机会阐述自己的艺术追求,立刻来了精神,侃侃而谈道:“这是为了提升影片的艺术性和普世价值!”

“角川的觉醒,代表了人性对战争的反思,这种超越国界的关怀,更能促进中日民间的情感交流,对中日友好是有积极意义的!”

陆钏还特意提到,拍摄中日方工作人员,包括演员中泉英雄对这个改动“非常感激和配合”,证明了他的国际视野。

有领导一眼看出这改动看似升华,实则是把日本兵的兽性展现的淋漓尽致,纯纯的高级黑。

但既然没人明确指出来,他也没说话。

也有个别确实被这套“普世价值”说辞打动的,觉得陆钏“思想先进”、“有格局”,是为中日友好做了“文化贡献”。

于是。

和当初立项时“没人说行,所以不行”差不多,这次是“项目已经这样了,没人明确说不行,那就行吧”。

得知初审顺利到难以置信,陆钏长舒一口气,激动之余,感觉自己又行了。

“我果然是天才!”

“我的艺术征服了所有!”

谭洪得知消息,也是啧啧称奇,给沈善登打去电话。

已经拍摄一个月的沈善登,显得风尘仆仆,得知此事很是开心:“顺利就好,不顺的话,陆导恐怕会怪我一辈子。”

“多谢老弟。”谭洪觉得这个圈子里,像沈善登这么讲究的人真不多。

陆钏选择性忘记了,电影拍摄过程中沈善登的救场,只觉得自己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谭洪不会那么没心没肺,感激道:“多谢老弟,想把你名字挂上去,就是川儿不同意。”

沈善登哈哈大笑,半开玩笑地说:“还是算了,都是陆导的才华。看来这片子,真是赶上时候了。”

挂了电话,沈善登摇摇头。

顺利的有些过头,想了想,给陆钏发了一个祝贺短信。

祝他好运!

陆钏正志得意满,淡淡回了一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