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王梅!你们家大导演回来啦!”
刚下了车,就有眼尖看到了他,立刻扯着嗓子喊。
瞬间,这一嗓子激起了千层浪。
单元楼里呼啦啦涌出一群人,打头的正是父亲沈兴国和母亲王梅。
王梅看了看沈善登提的东西,笑得眯成了缝,嘴里不住说:“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还买什么东西。”
“比奥运的时候,稍微瘦了点,也更精神了!”
沈兴国依旧保持着沉稳,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进屋,外面冷。”
沈兴国和王梅的身后,则是浩浩荡荡的亲戚大军。
“不少人啊。”
沈善登惊了一下。
“善登回来啦!”
“哎呦,咱们的大导演可算回来了!”
“哥,你拍的那个《嘉靖》太好看了!我们全班都去看了!”
“登子,现在可是了不得啊,给咱老沈家光宗耀祖了!”
七嘴八舌的问候和赞誉将沈善登包围。
沈善登就有点累了。
怎么回家也累!
好在对此,他早已习惯,笑着一一回应,递上早就准备好的年货和红包。
孩子们不仅有红包,还有一些明星的签名照,欢呼雀跃。
长辈们接过名贵的烟酒滋补品,脸上乐开了。
不过大人礼数不能废,三辞三让之下,才勉强接受了,还要客气两句
“回来就好,这钱干啥。”
沈善登心里明镜似的。
过去几年,特别是打算读研,放弃了“铁饭碗”去搞什么电影,在亲戚圈里没少惹来非议和担忧。
父母电话里偶尔的欲言又止,以及从旁人口中听到的零星话语,都让他知道,自己的“不务正业”、“瞎折腾”,为此父母没少听闲话,也没少为他承受压力。
好在沈善登两世为人,很清楚和父母沟通的方式。
实际上,大部分家庭,当然不是指全部,总有奇葩。
一般来说,孩子上大学之后,父母和子女的强弱关系就开始转换了。
子女只要稍微表现的懂事,哪怕是装懂事点,也会很容易获得父母的支持。
沈善登就给父母画饼,导演好啊,艺术家,看看张一谋、陈凯各、冯晓刚多风光!
再加上从抄歌上赚的钱,哪怕失败了,也输得起。
很容易就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督公》成功之后,自然一切都不一样了。
如今,电视里反复播放着《嘉靖》破两亿的新闻,报纸娱乐版块上是他和吴京、陈道明等人的合影。
沈善登用最能理解的成绩,将所有的质疑和闲言碎语砸得粉碎。
这个家,因为他,成为了整个家族毋庸置疑的中心。
爷爷那边德高望重的长辈,姥爷那边有些疏远的亲戚,听说他今天回来,此刻都汇聚于此。
家里挤满了人。
母亲王梅忙着张罗茶水点心,指挥着几个妯娌帮忙,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容光。
父亲沈兴国则被叔伯舅舅们围在中间,听着他们谈论家国大事。
也不说话,就是点头。
沈善登前世看不出来,这一世能看出父母都是有智慧的。
早年他父母双职工,不过九十年代,为了给他赚学费,父亲就下海了。
不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也许不知道,当年半年多甚至一年没有工资,也都发生过。
没做什么大生意,就是卖卤肉,一开始是小摊,慢慢的自己开了店。
靠这个,给沈善登赚了学费,也攒出了在青岛安家的房子,全款。
沈善登依然记得,上辈子父亲拿出四十万的惊讶。
那时,他明白了,父母是真的能攒钱。
也是真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