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太元的担心也是孔运良的揪心。

粮食系统领导调整势在必行,但姚太元提到的企业改革更是迫在眉睫。

当然,他也可以拖,每年县财政拿出一两百万元来补贴输血,再协调银行给企业减轻压力,孔运良觉得未来一两年还是能拖得过去的。

但是自己刚当上县委i书记,没个三四年时间动不了,从目前从上至下的姿态来看,对领导干部的考核更多还是要逐渐落脚于改革开放中经济工作的表现了。

如果采取观望的态度,拖一拖搁一搁,只怕局面日益严峻,一旦其他哪个地方先行动起来并取得了成效,安江这边就被动了。

比如梁崇喜去的华流,本身经济基础就要比安江这边强不少,梁崇喜如果在华流动作大,成效好,那就把安江这边衬托得更为难堪了。

而且孔运良也要考虑到姚太元的态度,以姚太元现在表现出来的急切心情,只怕他也是不太可能同意这样观望下去的方式的。

正因为如此,孔运良也才在姚太元走马上任之后,主动和姚太元就全县国有企业面临形势进行过一对一的商谈,就是要摸清姚太元的态度。

在获悉了姚太元的态度后,孔运良心中也有了一个底,后续又把才从市里边下来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钱力,常务副县长杨思清,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宋云波都陆续拉进来,进行了几次小范围的探讨。

基本上有一个大概设想,剩下来就是如何说服或者说要求民丰公司结合公司发展实际状况,同时结合全县统筹考虑来进行一轮布局调整。

尤其是考虑到本身民丰公司就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壮大期,那么能够带动整个全县粮油饲料产业的壮大升级,这也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情。

这一点上孔运良和姚太元都有了一个接近一致的意见,接下来就要做到如何平稳有序地推进这一过程,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轮“改革”。

“嗯,都拖不起了,但是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选好一个切入点很重要,粮油系统就目前来来看,是最合适的。”

孔运良没有受到姚太元焦躁情绪的影响,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考虑。

“我的想法,让邱昌盛调任县粮食局局长兼粮油公司经理,本来我想让老钱来牵头主导民丰公司对整个全县粮油系统企业的整合,但考虑到老钱才来,你觉得让老宋来如何?”孔运良问道。

姚太元思考了一下,缓缓摇头:“老宋现在手里事情很多,按照我的看法,一旦要深度切入对对整个粮油系统企业整合的话,工作量极大,就算是老宋全副身心投入,恐怕都未必能应付得过来,而且前期老宋也对民丰这边事情了解不多,……”

孔运良微微颔首,他也觉得姚太元所说不差,宋云波要真的投入到这桩事情中去,估计这下半年啥事儿都别想做了。

“那你的意见?”孔运良凝神思索:“总不能让老杨上吧?或者老钱……”

“老杨就更不现实了,他是常务副县长,分管那么多摊子,本身就忙不过来了,我的意见还是请钱书记牵头,让刘英刚腾出手来专门负责协助老钱来抓这项工作,……”

“老钱毕竟是市计委下来的,对经济工作涉猎颇多,虽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但是我就觉得这恰恰也是对他的一个锻炼嘛,何况他有高屋建瓴的优势,可以指导下边来开展工作,对上也能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或者得到上边的政策指导,……”

姚太元也在认真思考,缓缓提出自己的意见。

“英刚前期一直在东坝,对民丰公司发展也相当了解,加上孔书记你说让老邱到粮食局,这样相当于他们俩来配合老钱,我觉得这样一来,民丰公司那边抵触情绪可能也要小一些,也便于后期推动,英刚也是县政府党组成员、县长助理,就算是代表县政府这边来配合老钱工作了,……”

不得不承认姚太元的这个建议很中肯也更符合实际。

孔运良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这个搭档的不简单,每每拿出的意见都是切中要害,一语中的。

不过孔运良也不纠结,想了一下便点点头:“英刚腾出手来负责此事,那县府办这边主任缺位,老姚你这边就要辛苦了,……”

“不至于,还有三个副主任,老辛把担子还是能扛得起来的,我琢磨着等到这桩事情做成了,英刚也许就更成熟了,……”

姚太元微微一笑:“这也算是对英刚的一个考验嘛,我相信市委组织部那边是很乐见用这样一种方式来锻炼和考察干部的。”

***

觉得这一章写得不错,求200票!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