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迴转头,神情平静如水,垂眼,带著几分苦楚:“我有十年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了。”

韩燁微怔,面有愧疚,走上前,看著她:“我只是想问问,这些年你过得如何?”

“得殿下掛念,我一切安好。”握紧的手缓缓鬆开,帝承恩开口,“殿下,久不入东宫,有些不记得路了,不如同行?”

“好,林双,替孤送客。”韩燁点头,朝立在一旁的东宫总管林双淡淡吩咐一声,携帝承恩朝东宫后殿书阁內而去。

从始至终,大殿外的世家公子名门贵女,帝承恩连一眼也未曾瞧过。

眾人看著消失在迴廊尽头的两人,感慨片刻,各自离去。

石亭中,洛铭西缓缓开口:“安乐,若是帝家还在,如今站在那里的……本该是你。”

“当年的帝梓元就不在乎,更何况是如今的我。”

任安乐拂袖,神色冷静自持,丝毫未被那一幕似是感人至深的重逢场面所触动。

夜色深沉,顷刻间喧囂盛宴落幕,侍女行来的声音临近,洛铭西朝石亭下走去,行了两步,终是停住回首。

“安乐,她学得很像,当年你为她写下帝梓元八岁之前经歷的所有事,便是为了有一日她不会被韩燁揭穿?”

他问得漫不经心,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非回答不可的必要,洛铭西始终没有等到任安乐的回答。他垂眼,神色难辨,握著犹带沉木香的锦扇朝凉亭外走去。

素白衣袍里的身影淡然沉著,却有几不可见的单薄。

身后脚步声渐不可闻,任安乐沉眼看著不远处空荡荡的石阶尽头。

洛铭西的话只说对了一半,她当年为帝承恩留下了帝梓元八岁以前的所有过往,防得从来只有嘉寧帝和慧德太后,而非韩燁。

就连洛铭西亦不知,那几页信纸里帝梓元的生平戛然而止在帝家覆灭之前,而不是帝北城下她见韩燁的最后一面。

遗落了帝梓元的血海深仇,无论帝承恩学得有多像,她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帝梓元。

太后寢宫后堂內设的佛堂里,低沉的木鱼敲击声幽幽响起,使深夜的宫殿平添了几分森冷之意。

慈安殿总管张福推开门,冷风灌进,烛火明灭不定,佛堂內愈加幽暗。他走到潜心礼佛的太后身后,低声稟告:“太后,太子殿下和帝承恩敘旧约有半个时辰,然后亲自送她回了锦园。”

锦园在皇宫和东宫之间,富丽堂皇,是嘉寧帝前些时日特意为即將入京的帝承恩备下的。

手中转动的佛珠停住,太后睁眼,神情微有缓和:“由得他闹,只要帝承恩没有住进靖安侯府和北闕阁便无事,寿宴上太子和东安侯府、洛家的小姐相处如何?”

太后问得甚是平和,张福额间却陡然沁出冷汗来,他头埋得更厉害,“回太后,殿下除了和任將军相谈甚欢,对其他小姐……皆是泛泛。”

几乎是瞬时,佛堂內陡然幽冷暗沉下来,良久以后,才听到太后淡淡的声音:“任安乐?张福,寻个时间召她入宫,哀家要好好瞧瞧她。”

“是,太后。”张福应是,见太后摆手,小心退了出去。

帝承恩在太子寿宴最后一刻抵达京城、太子携其单独离席的消息被当晚入东宫的世家子弟传得绘声绘色。帝承恩虽十年不入京,但一直是京城百姓八卦的对象,念及她十年圈禁之苦和太子数年的执著,两人缘慳情坚的传言在京城渐渐传散开来,博得不少百姓同情,上书阁內亦出现了遵循太祖遗旨、立帝承恩为太子妃的请愿摺子。

三日后,嘉寧帝下旨,帝承恩可自由出入宫禁,此旨一出,满朝譁然,眾臣纷言帝承恩虽不復十年前荣宠,於嘉寧帝心中分量却也是寻常贵女难以企及的。

此旨降下的第二日清早,慈安殿內,太后正欲更衣,接过侍女送到口边的漱口水,张福匆匆入殿,垂头稟告:“太后,帝小姐……在殿外求见。”

寢床上的身影一顿,纱帐下那双手中端著的瓷杯突然掉落在地,碎裂开来,刺耳的声音让殿內瞬间安静。

一眾宫娥跪倒在地,脸色惊骇苍白。

“来人,替哀家更衣,张福,让她进来。”

平日慈祥寧和的声音不再,自寢床上走下的太后唯剩肃冷凛冽。

与此同时,早朝將启。

任安乐行上太和殿石阶,瞧见本欲走进大殿的韩燁在宫人低声稟告后望向慈安殿眉头紧皱,她嘴角一勾,神情淡漠,大步从韩燁身边走过。

韩燁,你盼了十年,我送你一个如约归来的帝梓元,你……可曾失望?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