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丈人是三交节度使,是周国仅存三个实权节度之一,权势滔天。

他有自己的幕府班底能自己任命麾下官员,只要象徵性上书朝廷就行,像高寧英担任的节度军司马那可是从四品大官。

之下的节度判官、推官、各类参军等都不少,为啥不给自己这个立大功的姑爷封赏呢?

这种问题他自己不好去问老丈人。

辽军撤了,宣州那边也不好长期无人,决定让归化军撤回宣州。

大军准备三日,於八月十九日早开拔。

来的时候他是腿著来的,这次回去赵立宽已是都头,自己也有两辆车,拉满他的战利品和行李,一辆由侯景照看,一辆由赵三照看。

路上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时不时对著远处群山喊两句,全没来时的紧张严肃。

路上赵三攛掇:“姑爷说好要请我们喝宣州最好的酒。”

“姑爷不会忘了吧!”有人凑过来。

“对啊,姑爷可不能赖帐,咱们为一口酒全出生入死的,现在想想都觉得划不来勒,哈哈哈哈!”

“赖什么。”赵立宽不以为意,他指了指后面两车战利品:“小爷有的是钱,这些卖了够不够你们喝,再来一百个也喝死你们!”

他对钱没那么在乎,而且还不方便,如今可不是几个亿也能装一张卡或一个手机里带身上的年代,还不如变成人情,变成將士们的拥戴为好。

正说著他发现大家都不说话了,一回头发现高寧英不知道什么时候骑马到了他身边,严肃说:“这些甲冑兵器都是上好的,可不能卖了换酒。”

“那能干嘛?”赵立宽不解:“我总不能一个人两车家吧。”

高寧英下马和他一道走,大伙识趣都让开,退到队伍后面。

“父亲不封你为麾下幕僚官是等著朝廷加封。”

高寧英继续教他:“这样你的前程才能更好。

如果是三交节镇麾下官员,军司马也就到头了,只能在北方摸爬滚打。

你姓赵,我是你妻子,我们是赵家人,不是高家的,选了这条路,就要谋自己的前程,不准再嘻嘻哈哈。”

媳妇一脸严肃的跟他说,赵立宽看著妻子目光中的期待,突然觉得自己肩膀上多了很多东西。

想起这一个月的种种经歷,那些生死边缘的挣扎和决断,他心里也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去想像中的“混吃等死”了。

即便为了自己倾城倾国又懂事护短的媳妇过上好生活,有更多抗风险能力,他也必须去爭取,去奋斗。

“我懂。”他收起方才和大伙说笑的大大咧咧,悄悄拉住媳妇柔夷:“为你我也要努力奋进!”

高寧英脸红了,继续跟他说:“以你功劳朝廷应加封指挥,到时候你就能带三十亲兵,全由自己挑选,战场上他们会时时护著你,这些鎧甲兵器都留著你的给亲兵用。”

高寧英一面和他並肩走一面谆谆教诲道。

指挥就是统帅一营士兵的军官,有明確规定,一营满编五百人,指挥能养三十亲兵,是九品的武官。

高寧英憧憬道:“咱们边关的官员每年都有加俸,这样我们家里每年有我从四品的军司马,正俸一百五十贯,加俸一百贯,猪羊各两头,绢一匹,香五斤。你从九品指挥,正俸三十贯,加俸三十贯,绢半匹,香半斤。”

“拢共三百一十贯,一匹半绢,猪羊各两头,五斤半香!”赵立宽立即道。

“嗯......”高寧英眼中有光:“这样一来我们夫妻的俸禄即便不靠郡王府,也能过得好日子。”

赵立宽也咧嘴笑起来,每年折算下来大约四百贯,也就是白银四百两,怎么都够他们夫妻俩销,如果这世道就这么安寧下去,有个美若天仙脾气好的老婆,稳定的工作,该是多好的生活。

他也忍不住憧憬自己的美好生活。

.....

八月下旬,在离开宣州城近两个月后,他们再次回到宣州。

军队不得入城,在城外营中安顿,点齐人马,核对物资,刀剑入库暂存后,高寧英宣布从北方回来的两营一千多人放假一个月。

各军安排妥当后,赵立宽跟著高寧英迫不及待往家里赶。

钟剑屏等六十多名高寧英的亲兵也隨他们一道,帮忙赶车,拿东西。

队伍才入北门,不少百姓夹道欢迎,送炊饼、麦饼、煮熟的鸡蛋肉块好酒之类,还有高声喝彩,敲锣打鼓,站在街边挥动彩旗的。

高寧英等人早习惯这种场面,不断点头回应推辞东西。

赵立宽却是第一次,听著百姓们的欢呼欢呼拥戴,高声叫他英雄,忍不住有些飘飘然,不断挥手和大家打招呼,东西也收了满怀。

心里某些东西似乎也被触动。

钟剑屏见他呵呵傻笑,在马背上嘲讽:“没见过世面,这种场面见得多了。”

赵立宽不以为意:“你个小姑娘懂什么,我这是走群眾路线,百姓拥护是我等立身之本。”

“你可差点丟了命。”钟剑屏提醒:“百姓能决定什么,他们手里没刀枪,除了在这手舞足蹈不过乌合之眾。”

赵立宽没准备说服她什么,只道:“芸芸眾生才是歷史主宰,再厉害的人也只能顺流行舟。”

“你神神秘秘说些什么,我怎么听不懂。”钟剑屏皱眉。

“有时间再教你。”

转过分水大街,府里的朱管事,护院佟敏,小蓉等数十人已在王府围墙外等候,见他们回来纷纷激动上前相迎。

主管事还准备了接风洗尘的酒奉上。

高寧英和赵立宽並立喝过酒水后,小蓉激动的衝进小姐怀抱,小脑袋在里面拱,像条蛆似的,引来眾人大笑。

隨后大伙一百多人才陆续往王府里走,河对岸以及大道边上有许多人在指点微观,有好奇的,有激动的,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整个宣州城里都知道了消息。

王府里则早摆好接风的酒宴,一派其乐融融景象。

此时北方的战报也早已如清风般穿过北方,越过山河飘入洛阳,而压抑许久的京都也早盼著这阵清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